作为我国电工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湖南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湘电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湘电集团主要研制生产大中型交直流电动机、船舶电力推进控制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控制设备、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和工矿电机车整车、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和工业发电机等产品,为我国国防、能源、矿山、交通、化工、冶金、水利等领域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实践中,湘电集团逐步确立、认同、融合和升华了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力”文化,促进了文化成长与技术进步,增强了“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效应,引领湘电集团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实施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贡献湘电力量。
图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硬实力
湘电集团85年的发展历程,也是科技硬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一直以来,湘电集团坚持核心研发、智能制造、总装联调、试验验证+信息化“4+1”体系化的理念,制定并实施《数字化转型总体实施方案》,建设电气成套设备、轨道交通牵引电机、大中型高效节能电机、风力发电机等总装生产线;优化工艺布局,打造线圈成型、铁芯冲叠、柔性精密机加工、结构件焊装等柔性配套生产线,其中电气传动智能制造生产线获评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称号。
图为工业电机用线圈智能化生产线
在现代迅速变化的竞争性市场中,技术创新成为竞争的焦点。
湘电集团加大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等国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的投入力度。
面对前景广阔的超高效节能电机市场,湘电集团自主开发的永磁牵引电机为交通运输“弃油”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直驱系统将加快在绿色矿山、智慧矿山上的推广应用。同时,紧跟国家“双碳”目标,湘电集团组建了长沙湘电研究院,以高效智能装备全电化为研发方向,提升电传动系统成套技术水平。目前,摇床直线电机系统、单轨永磁驱动系统实现了市场化推广运用,大功率牵引交流控制系统及节能混动系统已进入了工业试运行阶段。
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最重要资源,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资源起有效的配置作用。
湘电集团实施“技术兴厂、人才强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目前,湘电集团拥有19名国家级技术专家、2684名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比例占全部技术工人的41%。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荣誉称号。
近年来,湘电集团积极推动企业资源要素和产品结构的最优化;坚持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使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社会效益。
2020年,湘电集团完成新产品开发20余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6.3亿元,占当年工业总值的 30%。除了开发新产品,湘电集团加快产业瘦身归核步伐,强调业务向核心能力靠拢,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持续聚焦电机+电控+电磁能“三电”核心产业,着力打造智造+服务+成套“三新”业务模式。
湘电集团研制生产的110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12矿用电机车、矿用防爆特殊型电力机车等成套产品先后成功交付蒙古、塞尔维亚等市场;新研制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第三代永磁牵引控制系统在北京地铁投入试运行。今年,湘电集团还持续拓展了水利水务、石油化工、矿山、建材冶金、工程机械等产品市场,交流电机产品订货同比增长47%。
图为湘电集团自主研制生产的220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
强化创新理念,提升软实力
湘电集团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力”文化,形成了以“严谨、创新、感恩、自强”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引领湘电人确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观念。
一是不断学习观。湘电集团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积极探索培训教研、导师带徒、技师献艺、以赛代训等职工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同时,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把技术带头人、科技专家“请进来”教,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出去”学。二是精神动力观。湘电集团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强企报国”主题教育活动,编写和制作《传承红色基因,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寻找老板凳的主人》等红色故事和微视频,举办集中宣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职工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职工创新创效动力,增加团队协作效率。三是社会形象观。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的根本目标。湘电集团始终把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作为价值追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湘电集团把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和首创精神作为其创新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
特别是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湘电集团坚持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形成了职工发动充分,课题征集明确、建议内容具体、推广应用有效的工作格局。
2020年,湘电集团开展“五小”竞赛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2125条,实施完成592条,建议完成创造节约价值784.07万元;湘电集团职工首创的“大型组合构件的焊接质量控制及检测创新攻关”“海上风力发电机批量制造效能创新”等成果,解决了生产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并获得全国机械冶金行业职工创新成果奖。
依托创新理念的培育,湘电集团开展了群众性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潜能,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技术创新持续进行。
全面全员创新是“湘电人”最核心的创新理念。湘电集团以“百年湘电,驱动世界”为战略发展目标,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将创新内化为职工日常工作的基本观念,外化为日常行为。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以技能鉴定为依托,全面激励职工敢成才、善成才、快成才,湘电集团先后涌现出一批以董日中、易国强、牟密、徐仲维、李维民等为代表的工匠队伍。
湘电集团积极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每年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和“打造职工创新平台,培育五小创新成果”活动;每年在各创新工作室征集职工技术创新项目,优秀项目列入年度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扶持计划,扶持项目可同时获得技术专家和专利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指导。
2020年,职工取得创新成果28项,小改小革374项,成果创造节约价值479.31万元;一线职工申报专利23项,取得专利授权16项,“H级磁性槽楔交变电磁寿命试验研究”获评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项目。罗卫平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称号,电焊工刘新新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工匠”称号……
完善运行机制,提升融合力
湘电集团完善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内在机制,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核心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湘电集团推动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相融合。一方面把技术创新整合到企业文化之中,把技术创新变成企业文化的主线,变成技术创新文化,鼓励职工敏于实践、善于探索、勇于革新、敢闯敢试,引领职工不断创新,满足职工在精神文化层面更高需求。另一方面,又把企业文化整合到技术创新之中来,促进技术创新与社会文化互动,通过强化创“新”、求“变”意识,通过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与要求。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湘电集团为把握技术前沿,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融合与接轨,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推动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通过创新融合、集智攻关,解决了许多重大关键性难题,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比如,湘电集团先后成功开发了100万千瓦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辅机驱动电机制造技术,为我国第一套100瓦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提供了配套电机;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120吨级纯电动交流传动矿用电动轮自卸车成功下线,见证了国产化大型露天矿采运成套设备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驱动中国矿山装备驶入全球技术高地。
湘电集团还推动自主开发与产学研用相融合。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组建了风力发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节能电机研发团队等;针对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现场指导。
湘电集团通过对外融合与交流,加速了与同行的创新融合,有力地保证了其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研发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湘电集团通过构建完善的产学研相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电机电控技术水平,确立了其在“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市场的优势地位;促进了大车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国内主导地位;强化了船舶电力推进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民用船舶推进设备市场。(周健君 作者系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