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洞庭闯新路——常德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精彩答卷

一年好景君须记,洞庭秋色分外浓。

一年来,常德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内陆水运枢纽、发展产业研究院经济和智慧农业,一份份答卷徐徐展开。

把打造开放平台作为关键点,融入新发展格局

9月18日,“联盟001”号船舶在津市港靠泊,卸下90个集装箱,又装上42个重柜。这批发往越南的石膏粉、发往辽宁的盐化工,通过津市港—岳阳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南下北上。

深圳盐田港津市港口公司董事长张林中介绍:“津市港从初次会谈到开港仅用7个月,创下盐田港建港史之最。”

摊开湖南地图,湘资沅澧四水,常德占有两水。通航河流95条,通航总里程1792.76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市高等级航道347.54公里,在册船舶1500多艘,千吨级以上货运码头7个、泊位16个。

常德把打造开放平台作为关键点,深挖水运资源潜力,打造内陆水运枢纽,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据悉,“十四五”时期,常德将重点建设“一核(德山港区)、两极(陬市、津市港区)、三航道(松虎航道、澧水航道、沅水航道)”,打通洞庭湖入长江第二黄金水道。

                                                                            111.png

常德—岳阳—上海“五定班轮”首航,让常德水运迈开新步伐。刘颂 摄

如今沅澧大地上,航道建设如火如荼:启动澧水石门至澧县千吨级航道建设;松虎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铺开;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及小散码头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常德提出“靠大靠优靠强”的发展理念,推动港口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去年11月4日,常德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3到5年内重点打造德山核心港区建设,力争常德港2025年实现货运年吞吐量5000万吨以上,到2035年实现亿吨以上。

今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常德港成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张家界、湘西及云贵部分地区船舶进入长江的必经之地。

通江达海,连通世界。待到航道畅通、港口发达,常德水运兴旺的盛景将出现在沅澧两岸。

                                                                           2222.png

湖南金康光电有限公司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软件算法,已成为常德经开区电子产业的标杆企业。罗勇 摄

把产业研究院经济作为突破口,吸引“最强的大脑”

6月29日,常德市经投集团与国科离子医疗科技公司签订《重离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常德市建设国内领先的重离子肿瘤治疗、教育、研究中心。

6月,常德和西安交通大学签订“西安交大—常德产学研合作中心”和“西安交大—常德新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协议。

9月3日,常德与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洽谈。双方拟筹建中南大学常德轨道交通研究院,加快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常德把产业研究院经济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招大引强。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何落地开花?

常德市委书记杨懿文给出明确答案:产业研究院经济是覆盖从上游源头创新到下游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创新。常德力争用2到3年的时间,引进100家以上科创团队和产业研究院。常德将用好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张绿色名片,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

发展产业研究院经济的号角一吹,常德各部门积极响应。与高校、科创机构、企业座谈;到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实地考察;赴武汉、杭州、合肥、无锡等多地学习……

“我们将投资5000万元建造两条国内领先的精密锻造和热处理生产线,解决关键零部件毛坯产品自主生产问题,让佳鸿机械形成从毛坯生产到机械精加工的全产业链。”常德市佳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说道。

9月初,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常德高新区开展校地协同创新活动。杨森团队与铁美珍交流,给出了锻造热处理关键技术的建议。

据了解,今年常德发展产业研究院经济的目标是,至少有10家以上产业研究院挂牌运行。这场创新实践,正悄然掀起新时代常德产业升级的浪潮。

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新基建”,塑造乡村振兴样板

智慧农业技术的落地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

常德敢当“攻球手”,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全国品牌,推动常德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3333.png

西庭广袤的稻田里,技术人员正在检测传感器装置。王伟 摄

在西洞庭中联智慧农业水稻项目基地,第一季早稻已获丰收。经专家测产,这批智慧水稻,每亩较传统种植增产约11%,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晚稻预计10月20日开始收割,那时人们可以吃到利用大数据、物联互联、AI和智能制造技术种植管理的“数字大米”。

基地负责人王伟介绍:“西洞庭智慧水稻已发展300亩试验田,每块稻田都安装了土壤、气象等测报仪器,能迅速准确地将稻田的温度、湿度、用肥等数据,实时传输至大数据中心。”

智慧水稻项目依靠大数据和算法,利用智能化农机,为新时代农民提供种田指导。从此,这里的村民不再是看天种田吃饭,而是靠数据、科技种田。

在常德的田野上、橘园中、牧场里,智慧栽橘种梨、放牧养牛的场景随处可见。科技引擎与现代农机交相融合。

目前,常德正加快编制数字农业规划,以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为方向,用现代理念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常德样板”。

常德儿女将创新思路,勇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践行“三高四新”战略,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周勇军 姜鸿丽 徐虹雨 王伟杰)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