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长足进展

新华财经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李荣)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长足进展。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农作物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等业内专家表示,应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企业和育种科研单位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能力。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连续四年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成员第一位,总申请量达到49629件。总授权量达到19057件。其中,2020年申请量和授权量比2019年分别增长12.5%、11.4%,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大国。

蔡友铭认为,我国新品种保护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力度不够、侵权成本较低、维权手段较少等问题,亟需构建植物新品种保护“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新格局。今年9月,“微生物领域菌种专利侵权第一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二审终审判决,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终胜诉并获得200万元赔偿。在本案中,鉴定机构采用分子标记物鉴定法来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断,再辅以形态学特征判断相结合的鉴定方法,解决了菌种同一性判断这一核心技术难点,最终得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并获得胜诉。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十三五”以来,上海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获得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审定22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30个,获得上海市审认定33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479项,授权210项,授权数量是“十二五”时期的3.1倍。这些品种普遍表现出了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具体从事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和其他委托人委托的蔬菜、花卉、食用菌和大田作物的植物品种DUS测试、测试技术研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宣贯及相关测试技术培训等工作。

业内专家认为,下一步应更好提升我国种业企业和育种科研单位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充分借鉴国内外农作物种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种业知识产权的交流合作,全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种业发展环境。(完)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