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四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资金面改善遇阻
核心提示: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维护货币环境稳定,近日资金利率持续运行在相对中性区间,一定程度上亦是央行维稳的结果。
自从6月末以来,央行已连续四周在公开市场上“零操作”。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维护货币环境稳定,近日资金利率持续运行在相对中性区间,一定程度上亦是央行维稳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主流机构对于后期流动性状况及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依然谨慎,而在这种相对悲观的心态下,市场资金面进一步改善的步伐或将遇阻。
央行连续四周零操作
市场情绪依旧谨慎
来自交易员的消息显示,18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依旧空白,使得公开市场连续四周实现零操作。据WIND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央票1600亿元,无其他工具到期,因此,到期资金量即为当周净投放量,且创下6月第二周以来的最大规模单周净投放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在近期市场资金利率已降至相对中性水平的背景下,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传达的维稳、安抚信号较为明显。另外,由于下周公开市场没有资金到期、7月最后一周的资金到期量仅为850亿元,在7月下旬资金面将继续受到所得税缴款等不利因素干扰的背景下,未来两周公开市场操作仍有继续暂停的可能。
数据显示,从6月下旬至7月初,随着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且情绪性和季节性因素消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逐步改善,主流交易品种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双双由6月份11.74%、11.62%高位大幅回调。7月8日以来,隔夜回购利率持稳于3%-3.25%区间,7月17日甚至一度跌破3%,而7天利率则持续徘徊于3.60%-3.83%附近。不过,与5月份的均值2.94%、3.57%相比,这两项回购利率7月以来均值为3.34%、3.97%,仍有显著抬升。
与此同时,从中长期资金利率走势来看,当前市场资金面环境并没有主流交易品种所表现出的那样平稳。近日14天、21天、1个月等期限的中长期资金品种先后反弹,18日甚至一起创下了7月8日以来的新高,分别达到4.05%、4.35%、4.82%。而昨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小涨5BP,再度弹升至3%上方,7天回购则上行13BP至3.74%。
有交易员表示,事实上,机构对于7月下旬财政存款及大行分红的负面影响,并不如近期资金价格反映的那样淡定,市场谨慎程度明显高于资金价格所反映的水平。
融出主体难以主动下调利率
资金价格或持续偏高
7月以来,尽管公开市场操作连续数周暂停、资金价格水平保持相对中性,但市场融资环境却持续偏紧。对此,多数观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对于未来资金面的心态仍十分谨慎。
国泰君安指出,7月份以来短期资金利率的波动幅度不大,跨半年末后的资金成本并未回到预期的宽松状态。值得注意的是,7天对1天期资金价格的溢价水平从11日开始有所回升,但相对成交量则开始下降。价量之间的背离,意味着市场对未来流动性预期仍然偏谨慎。该机构认为,市场预期偏谨慎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在于商业银行开始主动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提高资产流动性,缩短资产久期。
南京银行则进一步指出,未来流动性局面与资金利率有可能出现背离,市场层面有可能呈现资金利率波幅收敛而资金价格偏高的局面,且这种局面有望维持一段时间。该机构认为,从宏观当局的角度而言,过低利率带来的金融泡沫不可能再重复第二次,当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度泛滥的迹象时,预计央行将重启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维稳信号;而在市场资金达到泛滥之前,从融出主体的角度而言,都将因缺乏政策指引而难以主动下调资金融出的利率水平。
此外,一向对市场流动性持悲观看法的申银万国,本周继续在其三季度债市投资策略报告中发表对于资金面偏于负面的观点。该机构认为,三季度流动性将在四个层面面临收缩,包括海外市场流动性收缩趋势已确定、经济和物价的赛跑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市场再度进入被动信用紧缩周期、债市监管等因素。而就短期来看,资金面状况也缺乏乐观的理由。一方面,在7月下旬至8月份期间,财政存款及准备金补退缴均没有大的资金净流入项;另一方面,现阶段央行维持公开市场中性偏紧的立场,政策方向还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的迹象。(记者王辉)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