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率市场化——英国篇:一步到位有魄力
核心提示:英国采取“一步到位”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71年一举废止利率协定。在随后的10年,英国打破了传统分业经营的界限。利率改革与金融其他改革同时进行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是如何实现的?这些国家及地区的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遇到了哪些问题和风险?这都将会给中国不断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将为您系列呈现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英国利率市场化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是1971年一举废止利率协定。在随后的10年,又对金融业进行了以金融服务自由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利率完全实现自由化。
英国的实践也表明,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在推进过程中结合环境变化往回调整,确保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发展。
一、背景
英国的利率管制表现为银行间的利率协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存在。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础,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执行以下协定:
(1)存款利率协定。支票存款不支付利息,通知存款利率低于再贴现率2个百分点。
(2)贷款利率协定。贷款和透支利率比再贴现率高0.5~1.0个百分点。
(3)拆借利率协定。拆借利率比存款利率稍高,但最低利率应比再贴现率低1个百分点。在这种协定下,市场利率与英格兰银行的再贴现率有紧密的联动关系,英格兰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
二、进程
“一步到位”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71年一举废止利率协定,历经10年利率市场实现完全自由化。
1971年5月,英格兰银行公布了一份"竞争与信用管制"(Competitionand Credit Control)报告,提出了金融改革方案,于同年9月开始实施。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废止银行间利率协议,由银行自行决定利率。允许清算银行进入CD市场等。由此迈开了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1972年10月,清算银行又推出基础贷款利率作为共同标准,并与英格兰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挂钩。
1973年9月,财政大臣要求银行不得对1万英镑以下的存款付高于9.5%的利率,这种限制一直持续到1975年2月。
1979年,英国取消了对外交易的外汇管制,实现国际金融交易自由化。
1981年,英格兰银行取消最低贷款利率,利率完全实现自由化。
三、影响
存贷利率及利差影响
1971年利率协定废止后,银行存贷款利率变动更有弹性。存贷款利率经历了短暂的上升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在1971年和1981年两个利率市场化关键年份之后的几年,存贷利差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趋于稳定,通货膨胀率走低,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情况得到扭转。
四、金融机构影响
社会融资结构转向直接融资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英国社会融资结构逐渐向以股票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工具转换,股票市值与GDP的比例出现较快的上升。
混业经营趋势加强
1980年,英国取消对银行贷款的控制,银行将新领域拓展到住房融资。由此,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互助会在住房融资领域成为竞争对手。《1986年金融服务法》和《1987年银行法》法律的出台,改变了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领域,开始混业经营。
提高零售金融市场竞争程度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抵押贷款市场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零售银行业都因为市场参与者的增多,竞争变得激烈。
投资机构发展迅速
包括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在内的投资机构发展迅速,增速快于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互助会。从各类金融机构增长速度来看,规模较大的公司通过市场融资的比例增加,表外业务的作用增大,银行收入呈现多元化特征。养老基金储蓄享受税收优惠部分导致了养老基金以及人寿保险公司资产的快速增长。
金融创新势不可当
金融创新在该阶段表现为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包括金融期货、期权及互换。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扩大了金融机构对财务管理和套期保值技术的选择范围。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加强
高利率,加上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如石油冲击等,这一切使得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危机不断发生。1982年,为了防范危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英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五、特点
一步到位
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而是1971年一举废止利率协定。
利率改革与金融其他改革同时进行
1986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实行金融“大爆炸”改革,打破了传统分业经营的界限,英国的劳埃德银行集团、巴克莱银行集团,以及汇丰、渣打等跨国银行集团纷纷收购和兼并证券公司,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上述措施的同时实行,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能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 苏珊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