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M2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政策放松请加码

M2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政策放松请加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5月14日16:00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货币宽松政策不能停,前期降息、降准的力度可能依然不够,从“稳定经济、释放流动性”来看,预计再度降息、大幅降准仍是大概率的。此外我们预计年内央行会通过PSL方式为国开行提供1万亿以上的人民币流动性,这可以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会为稳定基建投资提供帮助。

曹阳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特约专栏作家

数据表现:M2增长10.1%社会融资总量增加1.05万亿人民币

我们的看法:

(1)M2增速仅为10.1%,远低于市场预期,这可能有去年央行释放PSL资金带来高基数影响,但也反映了贷款增长疲软,同时资本外流增加。从数据来看,4月新增贷款仅增加7079元,低于市场预期的9000亿以上水平。资本外流压力可能更大,尽管当月出现较大幅度贸易顺差,但企业购汇率仍保持高位、当月中下旬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国内宽松政策加码可能引发海外投资者忧虑,这均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减少。

(2)新增贷款仅7079亿,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信贷对于实体经济帮助有限。从居民部门贷款来看,当月新增短期贷款1356亿,占比接近20%。该数据与证券结算金余额、新开户数大幅攀升相对应,我们有理由相信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由于时滞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为1568亿,并未反映地产销售好转,但预计随着降息、银行信贷政策调整,该项目仍会趋于回升。从企业贷款来看,需求疲弱、盈利下滑使企业、银行借贷意愿均不足,企业中长期贷款仅2776亿,这预示未来制造业投资仍有下行压力。

(3)社会融资总量单月增加1.05万亿,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在于表外融资收缩。当月信托、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减少了46和74亿元,委托贷款仅增加344亿,表外融资余额同比增速下滑至6.8%。不多的亮点来看直接融资扩张,当月债券融资增加1551亿元,而IPO提速使股票融资增长达597亿元。

(4)央行货币宽松政策不能停,前期降息、降准的力度可能依然不够,从“稳定经济、释放流动性”来看,预计再度降息、大幅降准仍是大概率的。此外我们预计年内央行会通过PSL方式为国开行提供1万亿以上的人民币流动性,这可以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会为稳定基建投资提供帮助。

(5)幸运的是美国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时点可能较晚,这使人民币汇率压力并不显著,也为国内宽松政策留有一定时间、空间。

此外,当日还公布了:4月工业增加值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2.7%,社会零售销售增长10. %。

我们的看法:

(1)4月投资全面下滑,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至9.6%,制造业和房地产单月投资增速仅为8.9%和0.5%。只有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维持了单月16%的较快增长。数据下滑有一定高基数影响,但需求端大幅萎缩仍令人吃惊。具体来看:

随着工业领域通缩风险增加,PPI跌幅扩大、同时实际利率依然处于高位,信贷条件偏紧制约企业投资意愿。尽管央行在5月下调利率25个基点,但由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预计制造业投资很难有所改观。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尽管330新政后,地产销售反弹明显,4月单月销售出现7%的增长,但1—4月的新开工累计下滑依然达到17.3%、土地购置面积累计下滑扩大至32.7%,因此从领先指标来看,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回升需要很长时间。从原因来看,地产商对于前景销售回升持续性看法谨慎、资金到位率低仍是主要制约因素。数据反映开发商到位资金在同期累计增速出现2.5%的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托底增长的底线,铁路投资自读发力,累计增速高达20.9%,而水利、公共设施投资也维持了较高增速。

(2)单月工业增加值小幅反弹至5.9%,这依然得益于政府项目发力,分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单月增长达1.9%,反弹明显,但股份制、集体企业生产动力依然不强。分行业来看,生产疲弱在更多的中下游行业显现,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工业增速仅分别为2.6%、2.4%和5%。

(3)扣除物价因素的社会零售增速回到个位数,仅增长9.9%,这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在消费领域逐步显现。房地产销售改善并未传导至可选消费品,家电、家具销售增长仅为9.5%和18.7%,这可能在于房产销售以改善性需求居多。不多的亮点来自反腐败因素对消费的拖累减缓、加上商家降价促销,食品、烟酒类销售增速恢复至15.1%,此外年轻人消费依然旺盛,通讯器材消费增速维持在34.9%的高位。

(4)结合4月疲弱的贸易数据,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增加,二季度GDP增速将低于7%,预计央行会维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们维持年内还会降息25个基点,降准100个基点以上的判断。

此外,尽管债务置换使地方债风险下降,但这毕竟不带来新增投资。从盘活存量角度来看,加大政府存款使用力度或是一个选项,此外下一阶段央行为通过PSL、国开行提供更多资金,货币政策的“准财政化”,或对于稳定基建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系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经济学博士。)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