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同业存单、结构性存款玩起“跷跷板” 结构性失衡藏在“隐秘的角落”

新华财经北京8月3日电(记者吴丛司 王虎云 郝菁)近期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呈现出“量价齐升”之势,而结构性存款逐步“降温”。这对朋友为何玩起“跷跷板”?其背后暗含什么样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存款“刹车”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华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严监管之下,结构性存款规模逐步下降,原因在于银行通过发行存单来弥补其负债缺口,保持其负债端的稳定。监管之所以重拳整治结构性存款,因为其加重了套利现象,不利于货币信用直达实体的效率和效果。结构性存款规模逐月压缩,并不会减少存款总量,但可能产生结构性影响。

同业存单、结构性存款“一升一降”

银行同业存单规模、价格双双高升。据Wind数据显示,5-7月同业存单计划发行量分别为12762.7亿元、15926.8亿元、20745.1亿元,连续三个月快速上升,同期平均参考收益率分别为1.90%、2.33%、2.64 %,收益率逐月提高。

银行同业存单“量价齐升”的态势,印证了监管层出手治理结构性存款的显著效果。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4月以来监管部门出手整治资金空转套利现象,要求逐月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并要求确保新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切实杜绝“假结构”等问题。在这个背景下,银行揽储难度进一步加大,纷纷选择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弥补负债缺口。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快速增长。据央行数据,截至4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2.1万亿元,较上年末的9.6万亿元增长26%;其中,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2万亿元、7.9万亿元分别增长24%、28%。值得注意的是,单位结构性存款增幅较大,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分别增长40%、36%。

图为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XxjccbC007009_20200803_CBMSN0A001.png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新华财经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停滞,又存在盘活账面资金的客观需求。因此,不少企业将闲置资金投资于结构性存款。

今年4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亿联网络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要求说明公司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同时申请银行贷款的原因及合理性。该公司回函显示,该公司理财产品收益率、贷款成本的“利差”高达1个百分点。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例不少企业一边通过发债、票据贴现、银行贷款等获得融资,一边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这类行为导致央行和银行投放的资金并没有真正进入实体,而是流转于金融体系内,造成了资金空转,违背了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政策初衷。

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和重视。3月,央行发文,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MPA;6月,银保监会对结构性存款规模进行提示,北京银保监局要求有关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总量及增速,逐月压降存款规模。

结构性失衡问题逐步显现

自资管新规落地后,在打破刚性兑付、保本理财产品逐步退出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由于起购门槛低、本金无忧、高收益可期,逐渐成为理财业务过渡期的畅销品。但是,部分银行“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产品设计不合规等问题也随之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透过结构性存款存续发展、波动起伏,不难发现其背后深层的结构性问题,表现为三种失衡状态:

一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失衡。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由于存款资源是有限的,理论上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将推升存款利率,引发高息揽储,加剧存款竞争。不过,贷款利率既可能在存款利率的推动下快速上涨,又可能在市场充分竞争下,因为优质信贷资源的稀缺性而下行。无论如何,利差收窄应该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

“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未能有效释放资源稀缺性对存贷利率的影响,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明显失衡,正是这种失衡的存在催化了结构性存款。”业内人士李庚南指出,2016年以来,监管推动去杠杆、资产回表及压降同业负债,使银行存款压力骤增,存款的稀缺性愈强,利率上行的内在驱动也愈强,进一步推动结构性存款的增长。

二是存款资源在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分布不均。大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较中小银行具有天然优势,这导致了中小银行存款资源紧缺,围绕存款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机制实际上也赋予了大型银行更多的优势,大、中小银行之间形成明显的信用分层,中小银行获取资金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对存款的依赖性更强。

中小银行拓展结构性存款的内在驱动明显强于大型银行。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中小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抬升,这类银行最可能面临严监管。据记者测算,截至4月,中小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所有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比例由去年末的43%升至46%。

三是信贷资源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错配。记者了解到,现实中已出现大量上市公司以闲置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的现象。据wind数据,江苏国泰、隆基股份今年购买理财过百亿元。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的情况,显然比金融机构资金空转套利危害更大、更不可容忍。这一现象体现了信贷资源在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配置的不均衡。

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市场呼声中,一些大企业融资不仅不难,而且成为信贷资金追捧的宠儿,其获得的信贷支持超出其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出现资金闲置。“银行重抵押担保的信贷文化,逐利避险的资本本性,与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资信低的特点相矛盾,容易导致信贷资源的错配。”李庚南指出,当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增大无疑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均衡。

结构性存款“降温”影响几何?

在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之下,5-6月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下降。据央行数据,5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11.8万亿元,环比下降2.48%;6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10.8万亿元,环比下降8.47%。

专家指出,逐步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这不会减少存款总量,但可能产生结构性影响。短期来看,结构性存款的压降很可能导致存款在银行体系内的转移。5月份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环比变化的反差或为佐证。

据央行的数据,5月,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3.84%,而大型银行环比上升0.06%;6月,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下降10.18%,大型银行环比下降5.60%,中小型银行降幅更大。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从具体银行来看,中小银行面临的处境更为不利。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自身揽储能力较弱,更依赖结构性存款等工具。在监管约束下,部分存款客户很可能流失至其他银行,对于中小银行投资造成限制。

从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影响来看,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可能上升,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将有所下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结构性存款压降规模较大的银行,负债端的缺口需要通过同业存单等其他负债来补齐。本次调整后,上述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可能再度上升,对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的达标存在负面影响。

鲁政委表示,同业存单的相对成本比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更低,预计以同业存单置换结构性存款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将有所下降。

长期来看,银行结构性存款压降是打击高息揽储行为的一大利器,可以进一步规范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孙彬彬指出,中小银行减少套利业务,回归本源本地,符合金融供给侧改革对不同银行分类监管的方向要求。在存款总量内部结构中,结构性存款和一般存款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能比较漫长。不过,这最终将会带动银行负债成本的下行,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缓解银行经营压力,也帮助银行打开了各类资产的配置空间,长期来看利好债市,也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