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年均增速超全国 资本市场助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在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对于加快西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凸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管金融工作的多吉泽仁副主席表示。在他看来,资本市场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也是地方经济的助推器,特别对于西藏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资本市场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
多吉泽仁副主席介绍说,经过60多年来的发展,西藏经济早已今非昔比。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4%,人均GDP达到17000元,均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全面实施,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1656亿元,较“十五”增长1.4倍。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就业为主逐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为主,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不断壮大,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资本市场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杠杆效应。多吉泽仁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中央各部委对西藏工作都给予了巨大关怀,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自治区自1995年西藏第一家上市公司西藏明珠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西藏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市场规模和主体不断增多,融资功能不断提高,为西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西藏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较大,企业融资渠道有限,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对中央财政和地方支援的依赖性较强。“这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了发展资金,在解决公司本身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公司上市,推动了治理完善,提升了品牌效应,打造了融资平台,增强了发展后劲,起到了示范作用。”多吉泽仁说。
截至2011年6月30日,西藏9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共计111.66亿元,平均募集资金12.41亿元;其中,2011年上半年,西藏矿业、西藏旅游两家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近16亿元,西藏冰川矿泉水也于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区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融资13亿港元。西藏城投、梅花集团2家公司圆满完成并购重组,运行状态良好;西藏同信证券公司营业部从5家增长到17家。多吉泽仁表示,“正是通过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各主体的作用,共同构建了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了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了西藏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提速
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西藏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西藏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成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铁路方面,拉萨至日喀则路段已经开工,拉萨和林芝地区之间的铁路也开始规划。航空方面,随着西藏航空公司的成立,拉萨通往世界各地的行程将更加便捷。业内人士指出,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提速,从而带动该区域旅游业的大发展。
西藏旅游(600749)作为区内唯一一家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立足西藏,已发展成一家以景区开发经营为主导,旅行社、酒店、旅游客运等旅游服务为辅,广告等西藏旅游文化业务为补充的综合性现代旅游企业。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巴松措景区、尼洋河风光带景区。
据了解,西藏旅游已制定大旅游战略及西藏人文地理工程,拟构建大旅游整合平台。根据战略要求,公司将开发旅游资源,构造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
在东环线的林芝地区,西藏旅游以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段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巴松措旅游区两个项目为开发为重点。
在西环线阿里地区,以神山(岗仁波钦)圣湖(玛旁雍措)为目的地的香客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对象。
为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公司决定配套实施西藏人文地理工程,深度挖掘西藏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包括高原生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传奇故事等,以产业化方式集约开发,形成统一品牌下的多媒体文化产品,以文化消费的方式,实现对西藏文化的导引与传播。
2011年4月,西藏旅游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投资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有利于公司提前布局阿里地区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形成对拉萨、林芝和阿里三个地区旅游市场的重点覆盖。
此外,西藏旅游已经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1.5亿元15年期限的长期贷款,主要用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交通条件较差,影响了该地区农牧民出行和旅游开发,公司在进行规划建设自身景区的同时,垫资修建从岗嘎大桥—派镇的县乡公路,以加速该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