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经济渐从低位回升 复苏基础依然脆弱

经济渐从低位回升 复苏基础依然脆弱

上海证券报2012年11月02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沈建光

10月首个宏观经济数据PMI昨天公布。10月PMI为50.2%,比9月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且在连续两月回升之后,首次重回到临界点之上。这至少显示在早前稳增长政策,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低位回升态势。然而,考虑到新订单指数仅略高于50%,而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与就业指数仍位于荣枯线以下,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巩固,积极的政策取向还需坚持。

10月新订单指数为50.4%,比9月上升了0.6个百分点,是近6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表明目前市场需求已有所好转。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订单指数回升势头强劲,分别回升5.7个百分点和13.8个百分点,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趋于加快,对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上升。而生产方面,10月生产指数由降转升,达到52.1%,比9月上升0.8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生产情况也有所恢复。结合早前诸多利好的经济活动数据,预计即将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也将有反弹态势。

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8%,时隔6个月之后首次由负转正;且9月1日至10月15日,调度口径月累计发电量每日同比由-1.73%爬升至2.75%,都支持工业增速反弹。近一个阶段,钢材、水泥销量与价格都有所改善,验证基建投资仍在加大。但受制于政策调控,房地产投资或仍处于下滑阶段。房地产市场仍将是影响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风险之一。

由于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显现,以及中秋长假的带动,预计10月大部分消费品零售将保持平稳。但同样受制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带动9月消费提升的房地产相关消费是否持续增长,仍面临考验。

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3%,比9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纺织业等9个行业高于50%。进口也有所回升,10月进口指数为48.4%,比9月上升0.7个百分点。笔者认为,虽然10月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进出口指数均有所提升,表明内外需求情况有所改善,但两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示复苏的基础还很脆弱。

鉴于外部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强,海外风险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另大一风险。早前结束的本季广交会一期到会采购商比上届下降11.4%,欧洲以及美国的买家下降超过了半数,协议金额也下降,均显示了未来中国企业可能遭遇的复杂的出口形势。另外,由于欧美推出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近一个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了一波强烈的升值行情。但鉴于当前全球黯淡的经济前景,笔者预计中国出口增速与FDI仍将下滑,人民币升值很难持续,未来人民币兑美元会围绕6.25左右窄幅震荡。

在众多指标之中,上涨最为明显的是10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4.3%,比9月上升了3.3个百分点,其中,仅有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低于50%。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大幅反弹,显示在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国内需求恢复的带动下,上游产品价格走高,这也预示着即将公布的10月PPI或将扭转环比下跌的局面,通缩程度或将有所缓和,工业生产价格或将触底反弹。

另外,结合商务部统计局农业部公布的高频食品价格监测数据来看,10月肉类、粮食价格有所上涨,而蔬菜、鸡蛋价格仍在下跌之中。笔者预计,10月食品价格环比会出现回落态势,带动CPI小幅回落,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或在1.8%左右,通胀压力仍然可控。

由于美联储开启QE3,致使资本再次回流新兴经济体。这从9月中国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余额均出现反弹趋势,便可看出。而正是由于对外资流动的不确定,央行已屡屡放弃下调准备金率,转而用短期内更为灵活的逆回购,为市场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稳增长更加依赖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发挥的空间似乎也更大。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9月中央基建投资已经下达全年预算指标97%,较去年提高9%,显示了当前财政政策已变得更为积极,尤其带动了基建投资的加大。

笔者认为,9、10月部分经济指标转好,显示中国经济已有企稳迹象。但受制于房地产与海外运行两大风险,并考虑到目前企业利润仍有压力,三角债的情况也有恶化迹象,因此依然需要稳增长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需持续发力。为此,相对于普遍乐观的预期,笔者倾向于持谨慎态度。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会比三季度略高,当不会有显著提升。当然,全年GDP增速高于7.5%的既定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