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盘解析 > 股市煎熬 IPO利空心理冲击大于实际

股市煎熬 IPO利空心理冲击大于实际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3年06月23日17:31分类:大盘解析

中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出口、投资、工业增速、用电量、新增贷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等多项数据均出现回落,显示经济在一季度的反弹之后迅速疲软,普遍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再现探底之势。同时,面对6月初以来流动性不同寻常的紧张,央行保持了作壁上观的姿态,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动向的揣摩争论,此刻显得热烈。

去产能去杠杆

货币政策会不会因为流动性和经济实体的现状而放松?其实三月期央票重启以及近来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实际作为已经给出了回答。考虑到前几个月社会融资井喷和经济数据的背离,看似金融传导机制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社会资金的错配症状集中爆发,货币空转的症结显然无法通过注入流动性来予以解开。而导致近期流动性紧张的因素,有一定的季候性特征也有外汇占款规模降低的原因;但恐怕更需关注的是当此时刻发生的限制短期资本流入以及规范清理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政策组合拳。有人谓之央行在做压力测试,更为妥帖的说法是借着“钱紧”之际,央行施压商业银行去杠杆以改善其饱受质疑的资产负债表。

即使从经济的逻辑看宏观政策,老经验的教条也已经完全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弱势,有周期性的因素但恐怕结构性的失衡才是问题的根本,惟有改变多年的积习调理机体,顽疾病灶才有可能得到根治。

有分析认为,从最高层最近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几次讲话中判断,本届政府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底线或已降到了7%,反映了政府意欲去产能去杠杆重塑经济金融活力,宏观的结构调整已然全面铺开。从这个角度而言,备受关注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悬而不发固然引发争论或憧憬,但显然新型城镇化不是4万亿政策的新版本,不能对此展开提速经济的过高期望。

事实上从前期总理表态以及最新的有关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核心而非造城运动式的大举扩张。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而非继续以投资建设构造驱动经济的引擎。

流动性紧张7月下旬之前难有改观

由此可见,银行间流动性紧张态势7月下旬之前难有显著改观;经济低迷不足以倒逼政府有“稳增长”重拳出击,即便是新型城镇化也不能带来经济反弹立竿见影的变化。究其原因,守住金融风险可控底线,约束投资出清产能以促使经济转型,此乃最高决策者眼中的大局方略。

而从海外来看,自伯南克5月22日宣布可能缩减购债规模之后,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一连串的动荡,我们尤其关心新兴市场因美元走强、资本回撤造成对本土资产价格的冲击。也正是因此,美联储周三的议息会议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虽然IMF近期敦促美联储应维持量宽到今年年底,以防止利率过度波动造成的全球金融市场 大的波动;但从伯南克议息会议的发言来看,美联储很可能在今年稍晚即放缓资产购买,并于2014年年中结束QE,而门槛是失业率降至7%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伯南克对美国2014年失业率的预测降至6.5%的目标失业水平,较3月预测提前了1年;显然,这将强化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所形成的QE退出预期,也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短期方向不利的波动。

IPO利空心理冲击大于实际

经济增长乏力、国内货币政策按兵不动、流动性紧张格局不改、美联储议息会议强化推出QE退出预期,凡此等等均指向6月A股投资人仍将继续煎熬的客观现实。至于说投资人将IPO重启视为利空的观点,心理冲击大于实际,未必不值一提。短期来看强化了市场的负面情绪,这也是事实。非要找出乐观后市的理由,不在于大盘整体的低估值,因为权重占比大的周期性行业趋势向下无疑。

就我个人来看,整治金融乱局也好,调整经济结构转型也罢,想要凝聚信心稳定社会情绪,股市也应做出正面传导,政府需要“软硬兼施”——感念关怀民生的心要更真切柔软;惩治腐败厉行改革的决心和行动需要更硬。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