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钱荒时代,公私募基金的关注焦点
⊙本报记者 周宏
小心地翻过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重压在A股和银行间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暂时移走。在下一个资金紧张点(季度末)来临之前,有三个月时间可供投资者重新思考、转换和调整组合。在钱荒危机暂时过去之后,公募和私募们又会如何在市场“行走”,这显然会成为市场最关注的焦点。
关注点一:政策
光大保德信基金认为,未来最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的基调,“虽然短期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暂时缓解,但市场整体的稳定性还得更多地依赖于政策面的变化。”
在他们看来,过去一段时间(上周)的股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猛烈下跌,6月24日上证指数下挫5.3%,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而6月25日经历“V式”走势,一度持续下跌近5.8%,后又拉升回暖,少许抚慰了市场的担心。
他们认为,近期的市场显示出与流动性之间的强关联性。一方面,流动性政策强烈影响银行股,猛烈下挫的银行股带动市场整体下跌和恐慌程度。另一方面,由国内资金成本上升,美国QE退出引发的银行借贷紧张,导致了对于实体经济违约风险的恐担心。
鉴于目前,中央出面缓解流动性紧张,并且发布通告,向外界传达中国经济稳定的中心思想,可以预计这波恐慌已经过去。
基金们普遍认为,A股市场近期波动性如此之高,已然超越了基本面的变化,是强政策面的影响导致,日后市场的变动可能更多的仍然会以政策带动为主。
关注点二:经济转型
从容投资认为,6月中至今由于银行流动性紧张导致的股市大跌,让投资和见识了流动性危机的破坏力量。面对这次危机,更需要的是反思,中国经济经历了太久的顺境,股票投资需要转变心态,更多的适应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特征。
从容投资认为,6月中下旬股市的大跌,导火索是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导致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恐慌。但本次流动性危机,应该说,银行们值得深刻反思,自2008年4万亿之后,银行一直在享受着流动性宽松的红利,通过发展影子银行业务,资金大量流入平台债、房地产、产能过剩领域,过度追逐商业利润的同时,忽视了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银行们的这种状态,看似是市场化经营,但实际上银行的市场化只体现在追逐利润上,在风险和流动性管理上,是十足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是一种伪市场化。
本次流动性危机,让人看到了中央政府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上的决心。但经济结构转型,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转型必然会经历阵痛,目前转型首要的问题,就是信贷数量和结构调整。
总体看,市场可能已经经历过了预期最坏、流动性最差的时刻。中国并不缺钱,缺的只是资金的配置效率,股市预期会企稳。当然,预期和流动性紧张,是否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还需紧密跟踪观察。
关注点三:业绩和热点
海富通等一些基金认为,7月中或最晚7月下旬,“钱荒”将逐渐得以缓解。而随着中报和半年度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市场进入业绩证伪期。海富通基金认为:从目前已公布的900多家中报预警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平稳状态。不过,业绩预增与扭亏的企业占比明显减小,而业绩不确定的企业占所上升。
在宏观经济弱复苏、国内经济面临去杠杆化过程的大背景下,预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尤其是非金融行业整体业绩相较市场预期,可能并不容乐观;少数前期受市场关注较多的中小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业绩不达预期、估值透支的情况,或将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的打压作用。投资者对于中小盘题材股回落风险需保持一定警惕。
而从具体板块上看,基金普遍看好,前一轮强势表现的结构性热点。行业层面上,医药、消费、传媒提及的较多、地产行业分歧较大,但同样引起不少机构关注。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