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大宗商品行情或强劲回升

大宗商品行情或强劲回升

中国证券报2013年07月03日03:02分类:新华社报刊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  陈克新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大宗商品市场调整尚未结束,短时期内继续弱势运行、反复筑底。但同时亦有迹象表明,目前大宗商品市场环境正在或者即将发生重大变化,以往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制因素将逐步转化为推涨因素。如果这些因素叠加并且集中体现,大宗商品行情出乎意料地强劲回升也并非没有可能。

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显著变化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与前段时期经济“双速复苏”(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复苏速度明显高出发达国家)不同,现阶段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加快,而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增速放缓。

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对于大宗商品需求而言,其实是利多因素,这是因为大宗商品作为一种初级产品,其市场需求状况取决于全球终端商品消费,主要是住房、汽车、电器等耐用品消费。而发达国家上述终端商品的需求远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后,石油、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之所以疲软,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欧元区等发达国家被沉重债务包袱拖累,各级政府及城乡居民被迫削减开支,致使住房、汽车、电器等终端商品需求萎靡不振。因此,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住房、汽车、电器等终端商品市场量价齐升,势必推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重归旺盛,即便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减速也不会扭转这一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引发企业亏损增加、财政收入萎缩、就业不足等问题。如果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低于一季度,那就有可能逼近调控部门容忍底线,出台稳增长举措的压力将更大。对于稳增长而言,主要是增加国内需求,特别是国内终端商品消费需求。

近期央行有选择地再次释放流动性,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都可以看成是稳增长举施。上述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对于提振大宗商品实际需求,改善市场悲观预期,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美联储年内退出货币宽松,为了减弱其冲击力度,预计今后还会有相应稳增长措施出台。其中降准、加大环保投资与民生项目投资等,都有可能成为重要选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刺激措施的滞后效应,为了防范可能出现过快降速,决策部门有可能在逼近底线之时就出台稳增长措施。

一段时期以来,人民币呈现急剧升值局面。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相应地降低进口成本,由此成为上半年国内大宗商品行情震荡下行的因素之一。随着人民币单边急剧升值告一阶段,有观点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巩固,以及在中国境内套利结束,尤其是美联储今年内退出货币宽松,甚至预期加息,大量“热钱”将会从中国大举回撤美国国内,美元由此进入上升通道。受其影响,今后人民币汇率将由升转降,甚至可能出现大幅贬值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势必相应拉高中国钢铁及原材料进口成本,刺激市场行情扬升。

企业亏损催生产量倒逼机制

今年以来,全国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低,相关企业实现利润明显萎缩,有些企业销售价格已经低于财务成本,相继出现亏损。如果下半年钢材价格继续跌落,开始靠近边际成本,势必会有更多钢铁企业亏损,或者亏损进一步增加,从而产生倒逼机制,迫使部分钢铁企业压缩产量。此外,国内一些有色金属、天然橡胶、化工产品等生产企业也都出现亏损。

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跌落,开始向边际成本靠拢,这也使得抄底大宗商品成为有利可图。为了“救市”及偿还巨额债务,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主要是发达国家央行,释放了太多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布于市场各个角落,等待最佳入市时机。一些大宗商品价格逼近成本后,市场心理将发生逆转。无论是投机资本、现货贸易商,还是消耗原材料企业,对于低价抄底都跃跃欲试。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因为“买涨不买落”与去库存化因素影响,现在国内企业原材料库存普遍偏低,有些甚至零库存生产,现货贸易商也不敢囤积货源。一些投资者持有“漫漫熊市”思维,一味低价位抛空,其实都蕴藏着极大风险。一旦价格跌至心理关口,再加上稳增长措施的出台,行情由此抬头,势必引发许多企业恐慌性补库。在此基础上,国内外投机资本由空转多,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大宗商品行情出乎意料地强劲回升也并非没有可能。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