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中国期货交易跻身全球前列 亟须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

中国期货交易跻身全球前列 亟须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

上海证券报2013年07月08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社副总编辑慎海雄指出,由于在国际上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话语权很缺失,甚至出现了“中国要买什么就涨什么,买了什么就跌什么”的怪异情况

⊙记者 毛明江 张昆 ○编辑 龚维松

第五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7月6-7日在杭州举行,来自新华社、浙江省及期货业协会的领导和机构嘉宾就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问题集思广益,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上半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手数达到10亿,总成交金额达到了128万亿元。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在大会演讲中表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期货市场仅有20多年的历程,中国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方向。

新华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慎海雄在大会上表示,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然而在国际上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话语权很缺失。因此,积极培育和完善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发展相关制度是当务之急。

应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

慎海雄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生产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在国际上我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话语权很缺失,甚至出现了'中国要买什么就涨什么,买了什么就跌什么’的怪异情况。导致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企业经营成本走高,利润的空间不断缩小,直接打击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刘志超介绍,上半年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在一些节点上已经突破了2300亿。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推出了黄金期货的夜盘交易,从交易情况上来看黄金期货交易达到了11万手。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交易所的品种丰富,有11个品种,涉及到能源、农产品、金属、化工、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刘志超看来,目前期货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输入性风险的加大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二是近年来,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内生性风险加大,加大了对投资者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需求。三是网络发展对金融市场包括期货市场期货行业影响巨大,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型交易技术、交易工具的发展。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和改革,刘志超认为,市场化应该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只有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需求;法制化是整个期货市场发展的保障,确保市场当中规则的统一、透明和公正,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创造公平的环境;国际化则应该是市场发展的方向,国际化的进程不可逆转。

资产管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广大老百姓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迫切,中国资产管理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大会上表示,欢迎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到浙江来发展。

慎海雄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产管理作为控制市场风险的一种有效工具,出现在中国经济舞台上,为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强、金融才强,金融强、经济才能更强,浙江一直致力于打造最佳金融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最全、业务范围最广、资产质量最好、金融效益最优的省份之一。形成了银行业的浙江品牌、证券业的浙江板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李强表示,“浙江将用好国务院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大力支持金融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到我们浙江发展,努力使浙江成为全国财富管理机构类型最齐全、全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总部金融服务最健全、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慎海雄表示,近年来,新华社日益创新新媒体业务,以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新华社金融平台为契机,努力打造平台经济,先后在上海、山东、黑龙江、湖南等地建设了近十家要素市场和平台。尤其在今年,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与杭州兴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了杭州首个大宗商品交易机构——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