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500点涨至2000年5000点创业板复制纳指10年10倍?
□万联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部
周三公布的7月汇丰PMI预览值再创11个月新低,大盘一度下挫近30个点,但随着信息和医药板块的拉升,大盘跌幅最终收窄至10个点。创业板指数继续大涨2%,距离历史最高点位仅差一步。自2012年12月4日的低点586点以来,创业板指数已经累计上涨106%;同期,中小板指数的涨幅是35%,沪深300的涨幅是6%,上证综指的涨幅为3%。可以说,2013年到目前为止的行情,都是创业板的天下。成交量方面,创业板总成交量近两日也迭创新高,周三全天成交347亿,在近期保持与中证100等同的成交额。
近期,创业板综指有加速上涨的迹象。相较于包含100只股票的创业板指数,创业板综指包含了全部355只创业板股票,其整体业绩和个股质量其实都低于创业板指数。因此,创业板综指的加速上涨,折射出市场疯狂的一面,即已经全面忽视业绩和基本面,进入交易性的自我强化阶段。
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6月1日开盘,当时开盘价为986.02点,2010年12月20日达到高点1239点,之后一路回落,在2012年1月19日下探612点后止跌,呈现横向震荡,在2012年12月4日再探低点585点,之后开始回升至今,2013年7月24日最新收盘价为1203点。如果说自去年12月4日以来的反弹是超跌反弹,那么目前的涨幅已经收复了前期下跌的95%,按照经验基本到达了反弹极限。而根据目前的盘面,量价齐升的创业板更有可能是开启了自585点以来的上升通道,前期高点1239点的顶部制约极有可能失效。
创业板已经走出了脱离主板的独立上涨行情,这和上个世纪末美股纳斯达克的互联网行情颇有类似之处。纳斯达克指数自1991年的500点上涨至2000年的5000点,这不禁给市场以充分的幻想空间,即创业板是否也会重复纳指那美好的10年10倍的黄金时代?答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虽然创业板指数的独立上涨行情很有可能延续,甚至不断创出新高,但整体环境的制约决定了它更有可能只是一次结构性的行情。
将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和2000年的美股相比,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相似点有两点:一是都经历了一波10年左右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期,中国是2002-2012年,美国是1990-2000年;二是都在过去5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当时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在1998年9月到11月期间连续三次降息;中国则受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投入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不同点在于:当时的互联网浪潮中,纳斯达克孕育出了像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它们是整个行业和科技创新的领导者;而目前A股创业板中所谓的龙头,更多是跟着美股炒作概念的边缘跟随者。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受益于80年代里根和老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美国企业当时的负担大大减轻,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为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反观中国,企业财税支出的压力正在上行而不是下行,全体A股上市公司的ROE长期低于社会真实融资利率,这是极为不利于企业成长的。由于宏观环境以及产业链布局的差异性,目前创业板并不能简单地拿来与90年代的纳斯达克进行对比。
从2010年的七大新兴产业到2013年的新五朵金花(传媒、电子、医药、环保、互联网),成长股全面取代周期股成为资金关注的热点。在2010年11月创业板见顶时,沪市整体市盈率为16.59倍,创业板为73.43倍,双方相差4.42倍;而目前沪市整体市盈率为10.11倍,创业板为51.31倍,虽然离历史高位仍有20倍的距离,但创业板与沪指市盈率的比值为5.07,甚至比2010年创业板见顶时要高。我们认为,在长期增长中枢下行、产能过剩以及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估值溢价也在情理之中。创业板指数及其相对主板的溢价,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创出新高,这已经成为经济转型期的市场共识。短期内,市场可能会抛弃一切基本面疯狂炒作,但中长期看,成长股的关键还是在于其高增长性,如果脱离了这一点,情绪性亢奋和资金抱团都终是黄粱一梦。
在成长股的高速成长期,成长性是高于估值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当成长股的成长势头开始减缓或增速下台阶时,市场对未能维持前期高速增长的成长股是非常残酷的。以中报业绩来看,创业板指数中的龙头公司依然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而那些创业板中的“伪成长”股,纵然今日得以鸡犬升天,也将有大浪淘金现真章的一日。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