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市场震荡加剧并购题材需精耕细作

市场震荡加剧并购题材需精耕细作

中国证券报2015年06月25日05: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叶涛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如火如荼,目前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上市公司数量达百余家。上周以来沪深两市剧烈回调,不少投资者将布局方向瞄准并购重组题材,试图借公司层面利好对冲风险。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介入并购重组概念股风险不容小觑。一来标的公司基本面千差万别,行业景气度各不相同,兼并重组背后并不总是“香饽饽”;二来由于投资者普遍对此类题材预期较高,重组公告发布后相关股票往往快速冲高,利好兑现后又容易遭到获利筹码派发,急涨急跌波动风险较大。受金融机构半年考核、两融杠杆去化、产业资本套现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状况有所收窄,技术调整压力加剧了市场波动,投资者切莫固守老逻辑,布局并购重组题材时还需擦亮眼睛,精耕细作,有的放矢。

资金集中炒作

伴随公司并购重组消息传出,标的公司股价常常出现连续大幅上涨乃至连续涨停。近期,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案例最具代表性。

自去年下半年合并消息出炉,这两家公司股价就如同坐上“直升飞机”进入连续涨停通道,其股票获得投资者疯狂追捧。随着合并步骤有序推进,每一次新的消息面变动都能激起一轮资金追逐热潮,形成一波新的上升行情,甚至被投资者戏称为“中国神车”。最高时,中国中车股价曾达39.47元/股。与此同时,涨幅过于脱离基本面带来的风险也在快速积聚。6月8日复牌后,中国中车先是“一”字涨停,次日便掉头向下,一路狂跌,至昨日收盘时报21.21元,不少追高投资者被套。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国资改革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南北车合并能带来中长期利好,资产质量、竞争力提升不言而喻,但市场过度炒作令风险积聚。反过来看,这也加重了投资者操作此类题材时的短线博弈心理,更易形成暴涨暴跌,令风险进一步凸显。一周来A股剧烈震荡,重组概念指数区间下跌6.12%,远超4.04%的同期沪综指下跌幅度。昨日两市强劲反弹,但重组板块依然有22只成分股逆势下跌,其中2只股票跌停。可见,押宝并购题材并非能一劳永逸。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寻求业务转型升级、借壳上市、盘活资产、优势互补壮大实力等为目的,但分析人士指出,当下市场还有一种假并购、真炒作的股票,顶着并购重组的光环行拉高出货之实,投资者不加以分辨、盲目投资,阴沟“翻船”绝不是戏言。

警惕并购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不少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获得新生的案例的确不少,以此为契机切入更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令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业绩水平再上台阶,但重组失败例子也应该为投资者所重视。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以来,A股有数十家公司并购重组失败。从失败原因看,有的公司是因为相关手续不齐备、承诺资产注入未兑现、被监管层叫停、拟购入标的出现变故、关键事宜未能达成一致等,但归根到底,标的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是核心因素。这些公司重组失败后,高价介入的投资者容易遭遇亏损。

Wind数据显示,6月以来,多家公司发布终止重大事项公告,仅6月22日就有欣太电气、亚夏汽车、跃岭股份等多家公司表示终止资产重组。重组希望落空,股价自然下跌。

此外,不少公司一年时间内多次尝试进行并购重组,如天神娱乐、艾派克两家公司最为频繁,期间分别进行了三次并购。自2008年以来,万好万家经历过4次重组搁浅,直到今年6月中旬才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具备重组概念的上市公司,偏好并购题材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如果公司基本面存在问题、并购后有可能依然前景堪忧的,应坚决摈弃或保持回避;如果公司资产质量较高、仅因为偶然因素导致重组失败的,可保持关注。总体上,投资者应多保持一份警惕,透过表象辨明并购重组的实质效果。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