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26日

新华财经北京1月26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机构开年马不停蹄 调研“路线图”曝光

A股市场表现强势,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调研也是马不停蹄。今年以来,共有255家上市公司迎来机构调研,被调研总次数达380次。从被调研公司所属行业“出镜率”来看,建筑与工程、电子设备和仪器、基础化工等行业收获较高关注度。从被调研公司的市场表现来看,多数个股股价出现阶段性强势上涨。

•503家A股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 35只2020年上市次新股破发

市场大势走牛,但破发股数量依然较多。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收盘,503家A股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占A股公司总数的12.08%,其中不少是2020年上市的次新股。从行业角度看,服装家纺、专用设备、化学制品、汽车及零部件、钢铁领域涉及破发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

•私募继续看好人气行业龙头股

周一A股市场主要股指普遍小幅走强,维持了近期的偏强震荡运行格局。在市场结构上,大市值白马股及人气行业龙头股继续成为资金看多、做多的方向。多家一线私募机构认为,当前私募业内整体对于指数的预期仍相对中性,而在市场持续深化的分化格局中,人气行业中的龙头股依然是一线私募集中看好的方向。

•抢夺市场份额 快递业资源整合频繁

1月25日,德邦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14亿元,发行对象由福杉投资调整为福杉投资的母公司韵达股份。快递公司抢夺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强化与上下游、同行之间的合作,行业资源整合不断加速。机构指出,行业高强度竞争,格局将加速清晰。

上海证券报

•A股再现“冰火两重天” 核心资产风格持续强化

周一,A股市场再现“二八分化”格局。以白酒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发力,带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双双收涨。中小市值公司则普遍表现低迷,部分个股在负面消息冲击下甚至跌停。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居民资金加速通过基金流入股票市场,A股“核心资产”逻辑正持续得到强化。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突破估值上限,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券商隔空激辩:港股究竟贵不贵?买稀缺还是买低估?

在持续流入的南向资金助推下,港股市场持续升温,恒生指数昨大涨2.41%,新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10%。腾讯控股、美团等多家热门公司股价持续创出新高。随着行情升温,港股近期成为投资者持续关注的焦点。不过,由于港股与A股在投资者结构、流动性和市场制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对于港股“究竟贵不贵”这一问题,机构之间已经出现了隔空争辩。

•政策力推+成本下降 燃料电池车产业逆转好戏大幕欲启

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仅1199辆和1177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短暂触底后,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反弹乃至反转。今年不仅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大餐”,外资燃料电池车企也纷纷加码投资中国,更重要的是,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参数的提升及整体成本的快速下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望步入爆发式增长元年。

•沪深交易所与日交所深化合作 推动中日ETF互通

1月25日,第二届中日资本市场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上交所与日交所更新签署中日ETF互通合作协议,是本次论坛发布的重要成果,为中日ETF互通进一步扩大产品规模、增加产品类型和拓展互通范围奠定了基础。

证券时报

•热钱滚滚 3只偏股新基金一天卖光

记者从渠道人士处获悉,昨天,张峰管理的农银汇理策略收益全天认购规模逾百亿,超过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王颂管理的广发均衡增长、周中管理的交银施罗德启道的募集规模上限分别为80亿元、60亿元,也宣布提前结束募集,实现一日售罄。

•ETF集合申购来了 8只产品获准试点

规模逼近8000亿的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迎来好消息。1月23日,8家基金公司旗下ETF集体发布公告,从1月26日起开通集合申购业务。这也意味着ETF迎来一类新的申购模式,对ETF市场而言可谓重大创新。

•日赚近1亿!“猪茅”业绩逆天 更有猪企净利暴增超1000倍

养猪到底有多赚?牧原股份的业绩告诉你答案。1月25日晚间,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暴赚270亿元~290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达300亿元~320亿元。多家养猪企业披露的2020业绩预告也显示业绩暴增。

证券日报

央行连续16个工作日逆回购 累计投放6870亿元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25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2%不变。截至目前,央行1月份以来的所有工作日,均开展了7天逆回购操作,16个工作日累计逆回购投放6870亿元。而1月份以来,逆回购累计到期6330亿元。按逆回购口径计算,央行本月以来截至1月25日实现净投放540亿元。

•开年私募备案基金高达1882只 证券类产品占比逾七成

今年以来,在公募基金保持快发行节奏的同时,私募也不甘落后。数据显示,年内私募全市场合计备案产品数量高达1882只,其中,证券类私募产品占比超过了七成,成为主力军;同时,私募管理人备案也高达69家,证券类占比逾四成为28家。

银保监会强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1月25日,银保监会披露称,近日其修订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这是银保监会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