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解读】首批存单指数基金待批 竞品“后浪”或难推翻货基“前浪”

新华财经北京9月10日电(刘润榕)货币基金又一竞争者强势来袭。8月27日证监会官网披露,富国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华富基金、中航基金、惠升基金获批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基金。这也意味着,首批存单指数基金正在渐行渐近,将为投资者提供除了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外的一种新选择。

该基金获批旨在压降货币基金规模,要求较高比例(80%)投向存单,也有消息称,预计未来将承接1万亿货基资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存单指数基金以市值法估值,收益波动性加大,但流动性风险偏弱,未来该产品从面世到壮大,考虑到时间、规模、投资者偏好等因素,预计很难完全替代货币基金。

存单指数基金VS货币基金 

先对存单指数基金进行一个简单拆解。首先,该类基金的投资范围框定在同业存单,类似于纯股票基金和纯债券类基金,其投资于同业存单的比例大概率不低于80%;其次,AAA的主体评级涵盖了所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少部分资质较好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此外,该类基金设置了7个自然日的持有期,省去1.5%惩罚性赎回费,避免了频繁申赎对基金操作的影响。

与货币基金二者区别何在?从估值方法来看,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存单指数基金以市值法估值,当市场利率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产品收益会随之涨跌,阶段性负收益不可避免;而货币基金采用成本法,没有净值波动,收益相对稳定。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也认为,存单指数基金客观反映存单利率的变化,波幅相对较大。但鉴于货币基金的产品设计,估值方法等机制,有助于其持续获得正收益。

从投资范围来看,廖志明指出,存单指数基金将投资范围框定在同业存单,而货币基金还会重复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商业票据、银行同业存单等。

从流动性风险来看,北京一家基金评价机构人士称,存单指数基金流动性风险偏弱。“该类产品以跟踪同业存单AAA指数为目标,从存单质量上,属于最高级,且以指数成分存单作为配置基础。从申赎操作上,它会比货币基金更为严格。”他解释,市场上有不少“宝宝类”货币基金,能T+0申赎以及用于支付,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但指数基金就不可能进行这种操作。

至于未来能否取代货币基金,廖志明对此表示,面对监管考量,一部分资金会分流向存单,存单指数基金的获批将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不过从客户体验来看,由于货币基金收益率相对稳定,风险较低,长远而言很难完全替代货币基金。

屈庆也分析称,目前来看,存单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还很难相互替代。随着监管约束持续推进,货币基金的规模被压降,而存单指数基金的规模短期内料很难向上扩张。银行买货基,货基再去买银行存单,本质上货币基金是帮助同业加杠杆的工具和媒介,如果货币基金少了,那么同业杠杆的空间也就少了,无疑会加大短期利率的波动性。

“存单指数基金不一定是完全要取代货币基金,它只是在货币基金‘内卷’的背景下给了投资者另一种选择,至于未来具体能承接多少资金进来,要看具体情况。”一位第三方机构研究总监说。

承压下的货币基金再探索“净值化”之路

中基协数据显示,7月末,货币基金存续规模从今年6月末的9.27万亿元增长至9.73万亿元,单月增长4587.14亿元,环比猛增4.95%,创下最近三月最大单月增幅。截至7月末,货币基金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40%左右。

如此可观的增量背后,却不得不面对收益率以及集中度承压下滑的现实。以稳坐规模第一“宝座”的天弘余额宝为例,截至二季度末,其基金资产净值为7808.09亿元,环比下降19.7%,创下近五年来新低。而与2018年高峰时期相比,更是已经腰斩。目前规模排名第二的易方达易理财A规模较一季度末也下滑近17亿元。

与此同时,伴随着今年6月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启动,新报价机制将过去“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存款类及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有所下降,资金纷纷向权益类投资搬家。

为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以应对竞争,货币基金掀起一波“降费潮”。日前多家基金公司陆续下调了旗下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不到三成货币基金管理费率超过0.3%。

长城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邹德立表示,随着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对基金类型认知逐步加深,理财搬家会逐步从存款向货币基金,再向短债基金、“固收+”基金,以及风险偏好更高的权益类基金过渡,这会是一个逐步转移的过程。今后权益类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或进一步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之际,成本法估值方法严重受限,监管加速清退“伪净值”理财产品。那么在基金市场上,创新基金品种或许也是在这条“净值化”之路上的有力探索。分析人士指出,存单指数基金采用市值法而非摊余成本法估值,规避了影子估值导致的正负偏离产生的潜在套利行为,降低了公募基金现金管理类工具因申购赎回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

因此,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基金市场,虽然必将历经调整,但是最终都会站到同一条净值化管理的赛道上。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风潮下,适应各种产品的净值波动或成为一门必修课。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