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 > 正文

杨志明:数字化发展需要五大创新

新华网|2021年12月05日
阅读量:

12月2-5日,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新华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每日电讯和半月谈杂志社主办,茅台集团总协办的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做客新华网访谈间。

_20211205212011.jpg

杨志明表示,近年来,数字经济悄然兴起,特别是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网络在线活动的热潮,可以说,数字经济极其衍生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皆是崛起,从一定意义上说,几乎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智能化的身影,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切入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将释放出超乎预期的效果。

杨志明认为,数字化的发展需要加大五个创新。首先要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让数据赋能和产业融合,给企业发展,给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机制要形成合力。数字化的发展就是让企业增效益,员工增收入,使数字化增强企业活力,在创造财富中奔跑。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数字化正在产业上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快速的推进智能制造。网络时代越能跨界融合,越能产生新效益。

第三,加大营销创新的力度。数字化的场景正在破解我们面临的难题,新制造和新营销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条,使数字化通过生动地场景取得新思维,促进新发展。

第四,加大人才创新的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9、2020包括2021年向社会推出了56个新职业,其中和数字经济直接关联的将近60%,比如在生产线上就有了人工智能的训练师,改变了枯燥的劳动,比如在建筑工地就有了装配师建筑施工员,以新型建筑吸引新生代劳动的快乐感和技术的新鲜度,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医院十天速建就是用的新型建筑这种新技术,比如在现代服务业上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就有了网络配送员的新称谓,就连家庭服务也有了健康照护师,奶茶店调饮师等等,一句话,开发新职业,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术悄然兴起。

第五,加大环境创新力度。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都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数字经济发展要有项目,数字经济人才要有收入,激发数字经济人才的活力还有情感,也就是说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数字经济发展的洼地,也流向数字经济人才的高地。疫情尚未结束,创新正在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给数字经济开辟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越来越看到抗疫红利、线上线下学习,也为数字经济走向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杨志明表示,介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重要的衔接点是农民工。

目前我国新增农民工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已经脱贫地区,在数字经济的条件下,也正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快速转变,从今年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具有劳动力技能、资金双向流动的特点,经过在城市里打工磨炼,有点技术、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渠道、有点想法和乡村有感情的“五有”农民工我们一般称为“城归”,一批“城归”顺势而为,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军里。

杨志明介绍,“城归”像热带雨林一样,它是因生长环境瞬时而发,正在破解三个难题。第一个是破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长期以来留不住劳动力的问题,现在调查下来,“城归”打工一人,稳定脱贫一户,但创业一人脱贫一拨。第二破解了长期以来在中西部边远地区招商引资,企业的项目多落地的实际少的难题, 这个“城归”都是中小企业。第三破解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谁在末梢神经上发力,是“城归”在那里把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大企业有人力物力的资源优势,他们有在当地能够呆得住的本土优势,把输血工人变为了造血工人,当年是坐着火车到外地打工,现在是开着汽车回乡创业,“城归”作为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的支撑点,拥抱“城归”发展无限。

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中国企业家共享共有的高端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以“共谋数字时代 共赢绿色发展”为主题,深度思考、前瞻判断,剖析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把脉中国经济数字化、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