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投资机会——来自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秋季峰会观察

新华财经|2022年09月24日
阅读量:

多位境内外金融机构与会嘉宾认为,在疫情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之下,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投资标配,同时另类资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华财经北京9月24日电(记者闫鹏 刘玉龙 董道勇)当前,面对全球各种不确定因素,资管行业应如何寻找确定性?在24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秋季峰会上,多位境内外金融机构与会嘉宾认为,在疫情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之下,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投资标配,同时另类资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XxjccbC007017_20220924_CBMSN0A001.jpg

中国资产外资磁力强劲

中国市场对全球资产配置意义非凡,这是本次峰会与会资管机构共识。

“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吸引人的资产管理市场。”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区主管兼中国在岸业务主管殷雷表示,随着财富积累,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从实物资产逐渐转向金融资产,资金需要新的投资出口,崛起的中产阶层带来了巨大的中等净值客户的理财需求。

法巴资管全球客户主管Steven Billiet认为,全球财富向亚太地区的大规模转移成为资产管理公司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到2050年,亚洲城市人口将增加约12亿,这将需要大量投资来帮助居住城市转向更环保、更注重低碳的未来。例如,中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绿色投资计划。

“展望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但中国经济仍具吸引力,中国市场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表示,作为分散化投资的重要手段以及获取新兴成长的重要来源,配置中国资产仍有望持续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罗素投资亚太区首席执行官Jodie Hampshire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以及指数提供商逐渐增加中国的权重,我们也期待帮助客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中国资产,并与中国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建立更深的合作和联系。

ESG可持续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机构将可持续投资理念付诸行动,量身定制和创新可持续投资标准和策略。

“对于全球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而言,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充分重视环境、社会及治理因素。”安本亚太区行政总裁René Buehlmann说,当多国监管机构努力提高ESG标准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之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将通过负责任的投资,帮助世界向低碳足迹未来转型。

“毫无疑问,能源转型将塑造未来的经济。”Steven Billiet表示,根据一些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世界每年将需要3至3.5万亿美元的额外资本来应对生态转型的挑战,这将是资管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资本重新分配。

威灵顿投资管理副主席Scott Geary表示,可持续以及ESG考量是任何长期投资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影响股价和长期潜在回报。我们不单单将可持续视作优待,而是将其与追求投资回报协同考量。

“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必须要去更好地考虑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影响。”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李薇表示,贝莱德也会更多地推动资本市场对气候、风险的意识,也会把它贯穿于所有的业务活动和估值之中。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认为,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一方面,需要将ESG贯穿于金融服务全流程,对融资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进行审慎评估、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运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方式,为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发展。

另类资产配置当前更受青睐

今年以来,受持续攀升的高通胀影响,美联储、欧央行相继加息,传统股债等公开市场资产回报走低,以私募股权和实物资产等为主的另类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投公司总经理居伟民说,主权投资机构另类资产的配置比重从2014年11.9%升至2020年23.8%,其中实物资产占比超过一半。在通胀中枢抬升的新形势下,预计另类资产将继续受到追捧。

“考虑金融市场当前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对于能带来绝对收益的另类投资的需求持续走高。”殷雷表示,相比于股债,与其他资产价格关联度较低的另类投资产品,尽管流动性较低,投资者也愿意为其买单。

“私募市场产品凭借其独特的流动性和回报特征,进一步增强了投资组合的多元化。”Jodie Hampshire认为,在低回报的大环境中,私募市场是投资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对各行各业的数以千计的私营公司的投资机会,而这些项目往往可以产生强劲的回报。

麦肯锡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已有30%-50%的资产投资在另类资产中,而零售投资者在另类资产中的配置虽然目前仅有2%。在未来三年,零售投资者这一数据将达到5%,这意味着5千亿至1.3万亿美元将流入另类资产。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林昭杰提醒,在更具挑战性的高通胀环境中,依照逻辑实物资产会有更好回报,但可能也无法免受实际利率上升的影响。如果在实物资产的投资上添加了杠杆,投资者还需要密切关注再融资风险。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