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镇青台村天冬种植园区

内江市东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泽清介绍项目建设情况

内江市东兴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泽清介绍“内江天冬”功效

     5月10日至12日,“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办。在12日召开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品牌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学者探寻品牌发展之路,共商品牌发展大计,为推动我国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注入新动能。

      在论坛致辞环节,与会嘉宾指出,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需通过多方合作,促进品牌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使中国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特有标识。详情

     11日晚,以“对话世界 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无人机空中秀”在德清县凤栖湖畔举行。2023架无人机点亮德清夜空,“中国天冬之乡”闪耀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对话世界,共创美好。道地药材“内江天冬”以热情的欢迎语闪耀德清夜空,擦亮“中国天冬之乡”金字招牌。据介绍,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节点的东兴区,将天冬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力争打造百亿天冬产业。【详情

     5月11日,由中国天冬之乡·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大力支持的“红西凤中国品牌加油健康跑@德清站”在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期间鸣枪起跑。

      来自新华社品牌工程入选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单位的跑者,沿着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广场步道,以“健体魄、亮品牌、展风采”为名,用脚步为城市烙下品牌印记,用体育精神传递健康中国正能量。详情

      今年以来,石子镇七星村、永福镇鲤鱼塘村、白合镇华山村、平坦镇宝塔村等14个天冬种植园区陆续开工建设,全区全面铺开种植天冬,“一镇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汇聚成了天冬产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据统计,去年东兴区已完成种植天冬1万余亩,今年将再种植天冬3万亩,按照“一镇一园区”布局,打造14个天冬种植园区,形成以“郭北镇”和“石子镇、白合镇”为核心的种植基地,以沿大、小清流河流域为生态种植区,形成“两核一带”的天冬种植格局,开启东兴区天冬产业发展的全新一页。

      在郭北镇、白合镇、顺河镇、平坦镇、石子镇的“天冬+玉米、天冬+大豆、天冬+高粱”之外,还有双桥镇凤龙村和元觉村的“天冬+桑树”,富溪镇白马滩村的“天冬+景观树”的林下间种等多种多样的复合种植模式。东兴区14个镇的天冬种植园区内,都根据了自身园区的规模与特色,季节与土壤墒情,复合种植了相适应的作物,通过创新耕作模式实现粮药、林药、菜药等融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15万余人。

      今年,东兴区将深入推进“田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或培育中医药大健康精深加工企业,筹建天冬酒基地,启动建设符合GMP标准的区域院内制剂中心,积极构建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重点、药食两用品种为特色、中药商贸康养为延伸的现代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身价”,形成长效、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1年11月3日,“内江天冬”品牌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在四川内江市举行。这是西部首个道地中药材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产区品牌。新华社下属服务机构将围绕“内江天冬”品牌建设与内江市东兴区展开深度合作。详情

     “中国天冬之乡”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携“内江天冬”,走入第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产业发展新机会。

     期间,东兴区与广育堂国药、森田药粧、株式会社资生堂、株式会社高丝等22家医药保健企业、美妆企业洽谈。东兴区副区长李可为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到东兴考察调研、深入交流合作,以实现互惠共赢。详情

     2021年9月16日上午,随着内江天冬系列产品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中国天冬之乡”也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在西部国际博览城3号馆内展出的天冬药材各种延伸产品受到各方关注,它们有天冬传统加工制作系列、天冬皮肤护理系列、天冬洗护系列、天冬清洁系列等产品30余种。详情

     为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创新了天冬种植模式。大力支持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种植户”“合作社+种植户+基地”等产业运作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以村、组、合作社为单位,由村委或能人牵头组建中药材院地等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探索复合立体经营,推行粮药、林药、菜药、药文、药养等综合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现代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

     为了“内江天冬”等中医药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发展,东兴区打造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应用平台。据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应用平台”集农情监测、专家服务、中医药行情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实时采样收集产、供、销等各环节信息,全面实现中药材基地种植全过程追溯信息的管理。该平台配套推出“农业生产管理”微信小程序,便于种植管理者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种植情况、上传种植计划等信息。

     今年,东兴区将大力投入中医药科研工作,优化天冬快繁技术体系,制定内江天冬种苗质量标准(试行),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进行天冬资源鉴定与评价、天冬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天冬品比试验,研制天冬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指南,研发天冬科研生产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天冬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天冬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近年来,东兴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做强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推进“天冬”大健康产业发展。详情

     东兴区是以前的内江县,总人口89万,城镇化率51.97%。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多年来都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虽然有了比较稳固的农业基础,但在产业发展上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支持。

     “地方经济发展要摆脱荡秋千的状态。”东兴区区委书记康厚林说。如何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是东兴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根据测算,农户种植天冬的每亩收益在3万元以上。

     东兴区将水源条件好的大小清流河流域10余个乡镇作为天冬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组织形式,计划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发展枳壳、黄精、铁皮石斛、蚕桑、花椒、栀子、川陈皮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15 万亩,形成中药农业特色产业,为东兴区大健康产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