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浙沪交界的长三角核心腹地,是江苏的“南大门”。2019年5月,吴江区与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1年、2022年,吴江区以扎实的三农工作成果蝉联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吴江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具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样本的良好基础。吴江的“江村”实践有助于把握并解决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问题,对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近期,我们陆续发布吴江乡村产业振兴十大案例,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发展乡村经济、推进富民强村的良好风貌。
吴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2年1月成功认定,成为苏州市唯一,也是江苏省首个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含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和平望镇3个片区,覆盖82个行政村,农户6.76万户,总面积84.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05万亩。产业园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水稻和油菜两大主导产业,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详细】
自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双重国家战略以来,吴江区震泽镇齐心村依托村内水稻、粮田、桑林等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等农业特色产业,成功构建了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劳务专业合作社、农旅合作社三种类型的合作社,涉足现代农业、美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通过利用合作社这一重要载体,齐心村发动群众入股、统筹村内资源、整合闲置劳力。【详细】
近年来,苏州吴江区在富民强村、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其中,汾湖高新区将“曲水善湾”项目打造成高标准乡村振兴样板区,正在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宜居宜业上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曲水善湾”项目位于吴江汾湖高新区元荡周边环钟家荡村庄区域,实施范围约22.19平方公里。【详细】
黄家溪村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的东北角,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村庄依河而建,四周绿树成荫,宛如一幅自然画卷。黄家溪村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常台高速贯穿村庄北部,使其处于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地域位置得天独厚。村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明清时期已是盛大的丝绸集散地,为盛泽丝绸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详细】
作为“新国货丝绸第一股”,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太湖雪”品牌为核心,专业从事丝绸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和销售服务。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江苏省智能农业百佳案例、苏州市十大智慧农业品牌等荣誉称号。【详细】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利用物联网技术赋能现代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吴江太湖大闸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产养殖新标杆,成为绿色智慧农业的示范者,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支撑。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地处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7255亩。共分为4个功能区。【详细】
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的江苏三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稻蔬果种植、农副产品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化、现代化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港农业公司不断提升在水稻蔬果种植、农副产品配送领域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通过优化公司内部价值链,一体化供应链,初步形成了“一区五中心”和“四系统一平台”的硬、软件格局,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业发展经济效能。【详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蚕桑文化历史悠久,作为蚕桑原产地,养蚕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吴江区震泽镇是中国丝绸名镇,也是吴江蚕桑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吴江蚕桑市场不稳定,蚕茧收购价格忽高忽低,蚕农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少蚕农放弃了养蚕。在此情形下,多年从事蚕桑行业的代表决定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制度优势促进当地蚕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吴江区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详细】
近年来,吴江区以“江村”乡村振兴品牌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集中打造了一批“乡村游”新场景、新业态。其中,苏州花伴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花卉特色农业+乡村特色民宿”主流业态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上,花卉产业是花伴湾共享农庄农业的基础产业,从研发、生产、流通到消费,产业链条长,产能吸收能力强,带动上游下游各产业的发展。【详细】
吴江地处太湖之滨,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渔业历来是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去年12月,吴江获评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获评示范区以来,吴江坚持以绿色生态渔业为主导,以渔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渔业经济,推动水产养殖业加快向现代化、绿色化转型。而“醴飨田”有机农场的“鱼菜共生”体系,就是吴江对于科技赋能养殖、探索新型渔业经济的一次成功尝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