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街发布 > 正文

【金融街论坛】国际专家云聚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共话金融科技发展与趋势

新华财经|2021年10月22日
阅读量:

包括世界银行副行长在内的来自六个国家的九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与北京现场连线,围绕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金融科技国际合作、金融科技监管等话题以国际化、专业化视角展开深入探讨。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 10月21日,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专场活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趋势——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对话”于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举办。

活动由北京FIRST院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聂杰英向全球介绍了“金科新区”发展环境和资源优势。包括世界银行副行长在内的来自六个国家的九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与北京现场连线,围绕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金融科技国际合作、金融科技监管等话题以国际化、专业化视角展开深入探讨。

话合作——共享国际经验 突出本土优势

国际化程度高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包括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司库在内的来自全球六个国家的九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活动,国际连线参会嘉宾数量创历届金融街论坛之最。

嘉宾构成和参与机构多元化。既有来自美国、新加坡等金融科技发达国家的人士也有来自南非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国家的专家。机构涵盖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国际知名组织、著名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企业等。与会嘉宾就各地金融科技产业营商环境、发展特点优势,金融科技创新场景、前沿技术理念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政策的支持。聂杰英副区长向全球介绍了北京“金科新区”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优势,并希望西城区能够成为金融管理、金融科技的汇聚地。聂杰英表示,西城区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开放的产业决策、便利的政策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强大的平台优势,比较优势、地理优势、综合优势“三优”协动,创造了优秀的金融科技生态,希望以此广泛地吸引金融科技企业和人才在西城汇聚。

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实践已久的领创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斓杰认为,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共识,很多先进技术得以在国际市场共享和应用。与此同时,基于不同的经济生态,不同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具有高度本土化特征。这就需要把最先进的技术与本土化特征和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在陈斓杰看来,北京具有特别好的市场环境、人才济济,是孵化创新的理想城市。在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的当下,相信北京能够有力推动人才的聚集和新的想法、理念、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南非人文社科研究委员会金砖研究中心前主任Jaya Josie同样表达了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他表示,网络在南非的普及率仍较低,这制约了金融科技在当地的发展。但非洲地区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如打造了手机支付APP、研发CBDC等,金融创新网络不断形成,金融包容性有所增强。他希望能够强化各国间央行数字货币平台的互联互通,以降低跨境货物和服务流转之间的成本。

谈发展——三大模式驱动 非确定性仍存

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金融科技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会嘉宾结合各自实践和专业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趋势分享了精彩观点。

论坛开场,主持人贲圣林表示,数字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和变化,同时也掀起了一场金融科技革命。基于对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的研究,贲圣林总结了三大发展模式:一是市场拉动模式。该模式下,金融科技的变革由所有客户需求拉动,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就是典型代表。二是技术驱动模式。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美国。三是规则推动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其监管沙箱模式在全球受到关注和欢迎。他认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亟须探讨的是如何成为全球“领头羊”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司库华敬东表示,世行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变革,希望借此实现“消除贫困、共同繁荣”的愿景,并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一些国家提供解决方案和相关政策咨询,帮助较脆弱群体纳入金融科技的服务范围。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助其避免服务中断,但在发展中国家,却有将近半数人与此无缘。融资能让企业、个人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因此,保证个人或企业能够通过金融科技获得资金至关重要。他着重强调了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像区块链交易这种数字化基础一旦被普及,相关环节的成本就能得到控制,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群体能认识到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职责,有更多年轻投资者能够助力金融科技的赋能。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客座研究员Chris Rowley认为,从全球范围而言,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有强劲的驱动力,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风险及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甚至震荡。不同国家或地区因人文、经济环境和思维认知的差异,对于监管政策的制定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从时间、技术等层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概念性的设计,并需要强有力的执行能力。他相信,随着金融科技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其发展也会越来越透明。

而对于金融科技发展核心技术之一的大数据,牛津NIE金融大数据实验室主任Hanqing Jin提出了数据处理在收集、验证和分析环节的三个挑战。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数据的可获得性、真实性等要素至关重要。在数据的使用中,需要多元数据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评估后才能将数据投入应用,并运用模型来优化大数据的结论。

论监管——保护积极性 更具包容性

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并有效助力普惠金融。但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滥用垄断优势、过度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等问题。强化金融科技监管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嘉宾们对金融科技监管进行了探讨。

瑞士FinTech加速器F10高级顾问Marc Lussy认为,金融科技监管至关重要,要保护创投公司的积极性。金融科技应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的监管,让金融科技的新兴企业和银行之间能够建立起联系、建立起真正的以数据为驱动的金融管理。此外,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帮助引导金融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合规官Srinivas Yanamandra认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在很多国家仍属实验阶段。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需要更具包容性,鼓励创新与合作。同时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应的监管框架。Srinivas还表示,需要对数字货币的风险进行甄别从而发布相应的监管政策,对新兴行业加强监管方面的探索和讨论。金融科技的创新是变革性的,监管的发展速度要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以确保稳步推动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Keith Carter则表示,一方面,需要从政策层面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同样需要监管,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需要审慎的考虑。未来,希望能与中国加强分享与合作,共同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实现全球繁荣。

英国萨里大学助理副校长熊榆介绍了英国的经验。他表示,金融科技可以作为权力分散的工具,英国在监管方面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国家,制度化较早并有很多项目可被金融科技领域借鉴。英国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他希望能够发掘更多的金融科技领域的机会,尤其是在中英合作方面。

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是由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指导建设的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研究机构。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和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政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的优势,积极与北京市开展合作,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