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媒聚焦 > 正文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2.0版:民生与绩效并重 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15日
阅读量:

《实施意见》在1.0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法、系统集成,旨在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4月15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关于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零基预算改革2.0版,《实施意见》在1.0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法、系统集成,旨在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2.jpg

自2022年起,安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1.0版,打出了“破基数、强统筹、保重点、提绩效”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实现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治理效能双提升。作为全国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份,此次出台的2.0版改革方案,聚焦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策制定权限分散等现实问题,围绕“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财政金融协同”三大方向,推出五大创新举措。

《实施方案》将改革范围从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并将一般公共预算改革经验推广至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改革全覆盖。同时,强化省市县跨层级协同,省级部门除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类项目外,原则上将审批权限下放市县,推动形成政策资金合力。

注重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实施方案》提出统筹用好国债、专项债、税费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完善政府投资基金“募投管退”机制,促进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绩效导向也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成为改革核心。优先选择公共事业、教育事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并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领域推进。对新增政府投资项目,按规定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促进政府投资决策科学、管理规范、风险可控。

为确保资金安全,《实施意见》也严格了预算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控一般性支出,规范预算调剂管理。同时,加快构建财会监督体系,全面落实财会监督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此外,围绕“定标准、控成本、强绩效”,省财政厅同步印发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成本绩效管理试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论证和保障等3个配套文件,形成零基预算改革2.0版“1+3”制度体系。

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共同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版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周雅岗)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