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中国在缓和全球通货膨胀方面的贡献被严重低估
刘珺表示,通过对2021年前后全球通胀水平变化的对比,中国不仅不“出口”通货膨胀,而且通过向世界市场供应价低质高的产品和技术,压低并稳定全球市场价格水平。中国在缓和全球通货膨胀方面的贡献被严重低估。
新华财经南宁9月18日电(王春霞)9月18日,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南宁举办。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该论坛上表示,中国—东盟更紧密、更泛在、更深度的合作,必将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塑进程中担纲更具分量的角色。
刘珺指出,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坚定推动者。首先,全球经贸合作的底层逻辑需要再修正。由于西方主流国家的技术封锁、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依赖,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固化,南北差距持续拉大,唯有实现科技突破和创新引领,才能优化全球价值链结构和提升全球产业分工效能,并且以自身经贸繁荣带动综合国力提升助力参与国亲诚惠容。
其次,全球化的推动力和前景需要再定义。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粗暴干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借助在岸化、再岸化、近岸化、友岸化试图降低对中国等国家的产业依赖度。此举无疑是以政治划线,人为割裂全球化的内在联系和供应链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滞胀”困境。中国部分制造业的外迁,固然不能排除上述举措的影响,然而其决定因素还在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内生因素,使得中国上迁至全球价值链更重要的位置,并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和全球再分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中国在稳定全球价格方面的作用需要再审视。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聚焦制造业,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对2021年前后全球通胀水平变化的对比,中国不仅不“出口”通货膨胀,而且通过向世界市场供应价低质高的产品和技术,压低并稳定全球市场价格水平。中国在缓和全球通货膨胀方面的贡献被严重低估。
刘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打开更大合作共赢空间。以“三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基本特征、“三性”(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为原则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底盘,也将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持续产生正外部性贡献。中国产业转移将带动东盟各国产业和经济发展。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合作,将有力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并通过“蛙跳模型”,跳跃式地缩短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加速消弭地区发展的鸿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开放与创新是金融的固有基因。“交通银行始终致力于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深化场景建设,助推人民币跨境使用,升级打造跨境金融服务的‘交行方案’。”刘珺表示。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