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北嘴发布 > 正文

重庆江北区科级干部进修班赴巫山县下庄村开展沉浸式研学

新华财经|2025年04月09日
阅读量:

4月7日至9日,重庆江北区2025年科级干部进修班50余名学员走进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开展“重走古道悟初心·汲取力量再出发”主题研学活动。

4月7日至9日,重庆江北区2025年科级干部进修班50余名学员走进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开展“重走古道悟初心·汲取力量再出发”主题研学活动。

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修路前仅有一条沿悬崖开凿的“之”字形古道与外界相连,70度陡坡、宽不足1.2米,部分路段需抓握藤蔓、脚踩凹坑通行,单程出山需耗时4至6小时。学员们从谷底出发,沿着修路前的“下庄古道”徒步攀登,在绝壁上追溯村民昔日“出山如登天”的艰难。“这条路是老辈人用背篓和草鞋磨出来的,也是下庄人‘穷则思变’的起点。”在古道中途的“歇脚岩”,学员们围坐聆听村史讲解员的讲述。

向绝壁要出路。面对“隔山看得见,走路要一天”的困境,时任村支书毛相林率领108名村民立下“砸锅卖铁也要修路”的誓言,用3个月时间徒步勘探路线,在古道旁的绝壁上画出“之”字天路蓝图,用仅有的钢钎、铁锤、炸药修通了出山路。路通后,下庄人逐渐发展柑橘产业、打造“天路下庄”景区、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实现从“走出去”到“富起来”、从“穷天坑”到“幸福村”的蝶变。

在“下庄古道”终点、如今的“天路”起点,巫山县委党校正高级讲师孔云峰以《绝壁凿出通天路—时代楷模毛相林与下庄精神》为题,展开现场教学,对比古道与公路的变迁,解析下庄人“破局”的三重逻辑。在村文化广场,村民彭任松以《下庄的日子越来越甜》为题,分享自己的“出山”记忆。学员们聆听党校专家党课与村民亲历讲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悟“不等不靠、战天斗地”的下庄精神。

据悉,此次研学是江北区委党校干部党性锤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进修班将持续感悟“下庄精神”,推动学员把研学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何适)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