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观察 > 正文

【财经分析】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 支持受灾严重地区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

新华财经|2023年08月17日
阅读量: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此举将有助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投放。

新华财经北京8月17日电(记者翟卓、刘玉龙)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公告,决定增加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福建、重庆6省(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支持这些受灾严重地区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此举将有助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投放。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积极作用

此前,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6月30日宣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业内人士表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能够引导资金向目标领域倾斜,实现资金精准滴灌;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流动性供给,增强金融机构整体信贷投放能力,并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来部分缓解银行的息差压力。

据了解,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均是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6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为6.9万亿元。

其中,支持普惠金融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大约为2.6万亿元;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余额大约为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66亿元。

必要时还可创设新的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此前曾表示,将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实施好存续的工具,对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领域,延续实施期限,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工具。

业内预计,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可能继续增加额度或创设新的工具,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

而从政策出台的背景来看,受台风影响,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8月15日,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报案26.6万件,估损金额97.6亿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福建6个受灾严重地区保险报案24.5万件,估损金额90.5亿元。

8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汛期仍未过去,后期还有台风登陆、局地强降雨的可能,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迅速拨付各类救灾资金,能预拨的提前预拨,提早进行补偿救助等。

随后多部门紧急预拨或下达各类资金,积极出台举措支持防汛抢险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8月9日,财政部、水利部紧急预拨10亿元,对国家蓄滞洪区运用期间群众的农作物、专业养殖、住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等水毁损失予以补偿;10日,两部门再次下达水利救灾资金15.05亿元,支持13省(区、市)受灾地区,用于江河湖泊堤坝、水库及其涵闸、泵站、河道工程等水利工程设施水毁灾损修复。

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增加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亿元,支持6省市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重建;加上前两批已经安排的2亿元,今年已累计安排7亿元专项用于受灾严重地区灾后应急恢复重建。

金融监管总局也组织银行机构及时制定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初步统计,截至8月15日,6个灾情严重地区已发放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相关贷款138.9亿元。此外,在保险机构收到的保险报案中,截至15日6个受灾严重地区保险报案24.5万件,已赔付及预赔付共计13.3万件、24亿元。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