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观察 > 正文

【财经分析】外资车企的困顿:市场遇冷、份额下滑, “大象”如何转身?

新华财经|2023年11月07日
阅读量:

专家认为,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无论是外资品牌、合资品牌还是中国自主品牌,谁能够给中国用户、给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新一轮汽车市场竞跑中取得胜利。

新华财经上海11月7日电(记者 王鹤)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汽车展区备受关注,外资车企展示了诸多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新品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技术。但是,观展人士普遍感到,相较中国品牌,大多数外资品牌汽车少了些电动、智能“黑科技”,在新技术、新玩法层出不穷的中国市场显得很“传统”。

外资、合资转型难 市场份额显著下滑

进博会至今举办了六届,在这六年中,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资、合资品牌此前是中国车市的佼佼者,在乘用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但在智能化、电动化催生的车市大变革时代,主力产品仍是燃油车的外资、合资品牌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从市场份额看,今年中国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0%,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6.4%,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乘用车更是有绝对优势,份额超过86%。

并非是外资品牌实力不济。在中国以外市场,它们表现依然优异。如梅赛德斯-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757.57亿欧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104.9亿欧元,同比增长7%。

在中国市场,奔驰推出了多款纯电和插电式混动车型,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执行副总裁冷炎在进博会上透露,他总被提问:“奔驰有没有电动车?”

“今年上半年,丰田全球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0%。收益、销量都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全年丰田全球销量、各项指标都会创历史新高。”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说,但在中国市场,丰田遇到了空前的压力。

捷豹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洁坦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已经接近40%,这意味着燃油车市场急剧下滑,而合资车企的产品几乎都是燃油车,自然遭遇销量显著下滑。“捷豹路虎在高端品牌中最高级别的头部部分表现相对稳定,但在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外资车企现在面临很大挑战和压力。”福特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向小芳说,其在燃油车领域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突飞猛进地发展,对所有外资车企都是一个转型课题,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来适应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

向小芳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方面的风向标、试验田。“即使当前面临很多挑战,福特还是会坚定不移的推进在中国的发展。”

向“新”而驰 改变玩法 外资车企谋求更多技术合作

这些外资品牌高管都表示,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方面,中国的确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

“中国诸多技术的确是领先的。今年上半年,公司高层多次来华,对国内电动车、智能网联、智能座舱做了全面考察,并基于这些技术,扩员了在华工程团队。”李洁说。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早些年参观车展,中国车企的负责人“猫”下腰去看外资品牌的车底盘是怎么造的。如今,外资车企的高管们在车展上,也会“猫”下腰看看中国电动车是怎么造的。

李洁表示,应对汽车变革的下半场要创新,运营模式要创新,产品技术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汽车技术资源,积极向中国产品客户体验看齐。“在研发、产品开发领域,我们将直接把中国相关技术引入到全球产品开发中,尤其在自动驾驶方面,我们在积极拓展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

丰田此前与比亚迪组建了联合研发公司,合作推出的电动车型丰田bZ3已经上市,在智能驾驶领域,丰田与中国企业小马智行进行技术合作,还建立了由中国工程师组成的Toyota Space智能座舱团队。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认为,如果转换观念、调整战略、改变打法,合资车企依然能有大作为。一方面,合资车企的中外双方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再也不是“你出产品、我出市场”的简单模式,而应该是双方在全领域、全要素的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外资中国战略也要从“在中国,为中国”向“在中国,为世界”转换升级,把合资车企打造成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而且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高地。

专家认为,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无论是外资品牌、合资品牌还是中国自主品牌,谁能够给中国用户、给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新一轮汽车市场竞跑中取得胜利。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家
文章:556 人气:558
作家介绍
手机扫码访问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