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赋能·共绘未来——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评估框架及世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正式启动
6月5日上午,2025年上海城市更新路演推介活动暨城市更新研讨会开幕式在上海市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更持续·新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重量级嘉宾,包括多名两院院士、联合国人居署代表以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有相关研究机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启动仪式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党委书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微,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上海总部总经理季蕾,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綮鸿,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唐勇,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宋志国,深圳市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陈挺等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评估框架(中国方案)与世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活动。
图为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评估框架(中国方案)与世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仪式
据联合国人居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约50亿人聚居在城镇地区。面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治理挑战,城市更新已成为重塑人类文明空间载体的关键路径,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时代抉择。
城市更新面临着重塑人与自然、技术与文明、历史与未来等诸多挑战,亟需精准的数字工具作为支撑,以及先进实践案例来指引方向。作为国家级战略部署,中国城市更新行动正在稳步推进且成果斐然。2024年,中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步伐持续加快。
为科学推动全球城市更新发展,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上海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了“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该指数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首期重点结合上海等中国城市更新治理实践经验,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评估框架,旨在为全球城市探寻“美好生活”的治理新路径,提供可落地、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世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并同步发布官方网站(www.wurbp.org)。该项目由联合国人居署与上海大学联合发起,新华指数研究院提供支持。作为联合国人居署“包容性社区-繁荣城市”旗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将广泛汇聚世界各地工业遗存焕新、数字技术赋能等8类标杆实践经验,以更新实践应对人类对高品质城市的需求与挑战,助力实现更可持续和包容的城乡未来。
城市的未来,关乎人类的未来。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评估框架以及世界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启动,将为城市发展提供精准决策参考和方向指引,为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韧性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行动注入强大动力,有力支撑城市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据悉,在本次会议中,上海方面不仅提炼总结自身城市更新的发展经验,还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搭建多方参与主体多向奔赴的生态系统级平台,为全球城市更新探寻新思路、好办法。未来,全球城市更新主题指数将探索纳入联合国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指数,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中的优秀案例,也将探索收录于由上海市住建委和新华社共建的《上海手册》案例库,为全球城市更新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