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三大成就
“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高度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8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非洲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高度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陆续与多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全面深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找准重点合作领域和重点合作内容,推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8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图为8月29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编制的《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正式发布。
徐建平介绍了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三大成就,“一是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
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在铁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亚吉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等一批项目,助力非洲初步形成了铁路骨干网。在公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即“国门道”)、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有效提升了非洲公路通达水平。在港口方面,建设了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科特迪瓦阿比让港等一批项目,有效增强了非洲国家海运和贸易发展动能。在电力方面,建设了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马里古伊那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了非洲电力供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为非洲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他表示,二是规则标准“软联通”迈上新台阶。
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经贸规则“软联通”的支撑和保障下,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在标准互认方面,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摩洛哥、尼日尔、贝宁等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了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实现了农业、能源、矿产、交通、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融合发展。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国已与9个非洲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和2个非洲知识产权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累计签署25份双边合作文件,中非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是中非人民‘心联通’迈上新台阶。”徐建平说。
他介绍,在减贫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000万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非共同实施“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设立了多个奖学金专项,成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实施“头雁计划”,目前已在非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卫生健康方面,中国在非洲援建了130多家医院和诊所,向45个非洲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与46家非洲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在科技和人文方面,中非深入推进“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已有62家非洲媒体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50家非洲媒体加入“非洲伙伴”媒体朋友圈合作机制;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旅游合作文件,与非洲建立166对友好城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在非洲积极开展人道救援、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的合作,中非合作的纽带日益牢固。(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