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吸金”超千亿 产业发展“加速跑”
近日,走进内蒙古能源集团包头喜桂图2×66万千瓦绿色煤电项目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岗位上全力以赴抢抓工期,为新年项目建设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这一幕,正是包头市项目建设热潮涌动的缩影。
近日,走进内蒙古能源集团包头喜桂图2×66万千瓦绿色煤电项目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岗位上全力以赴抢抓工期,为新年项目建设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这一幕,正是包头市项目建设热潮涌动的缩影。
行走在包头市,处处能感受到产业集群蓬勃兴起的强劲脉动,招引优势强“磁力场”效应不断凸显。2024年,包头市以建设“3+5+N”重点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大企业招引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消息,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总量突破千亿元,达1019.8亿元,位列内蒙古第一位,创包头市历史最高水平。
招商引资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的增量,谁就会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为实现年度招商目标、在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招商引资赛道上脱颖而出,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在春节后第一天召开“双招双引一优化”动员大会,引导地区、部门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化主要领导招商引资主要责任人职责,带头外出跑企业、作推介、谈项目,特别是在稀土产业论坛、储能产业大会上,包头市委主要领导进行招商推介,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包头市确实在主抓、大抓、真抓招商引资,形成合力效应和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抓招商,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包头市委书记、市长“作东”,坚持每月邀请民营企业家参加早餐会,“面对面”聆听企业需求,“零距离”为企业纾困解难。通过现场派单、跟踪督办、线上服务、全面联动的方式,建立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和民营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工作机制。2022年9月开始,两年来,28场早餐会共邀请344名企业家参加,企业累计反映问题430个,办结率93.75%。包头市用最低的沟通成本、最简的流程、最长效的机制,掌握企业真实需求,实现问题高效解决,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2024年以来,包头市结合实际,统筹区位、资源、能源、环境优势,持续创新招商方式,深化龙头带动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产业耦合招商,注重招商成果实效,让包头市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目前,包头市稀土、晶硅、风电三大旗帜型产业集群影响力持续提升,氟材料、储能、氢能、新能源重卡、高性能纤维材料五大战新产业集群加速集聚,钢铁、铝业、铜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向高端迈进。全市千亿产业集群已达到4个,正以实绩实效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
在此过程中,包头市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引进一批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全产业链成本,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在打造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过程中,重点培育明阳集团,进而带动引进浙江振石玻纤布、江苏迈盛机舱罩等17家上下游和配套企业落地,全市风电整机的零部件属地配套能力已达到65%。
同时,包头市从落地一个项目开始,推动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最终构建一个产业链条集群,形成整体竞争能力。在打造晶硅产业集群过程中,从单晶开始,沿产业链向上引进多晶硅、工业硅,向下游引进切片、电池片、组件企业,先后引进13家头部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同时集聚34户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生态,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针对目标企业和发展规划以及落地关切,包头市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方案,将成本优势、政策优势、产业配套、投资收益算得清清楚楚,关键问题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解决。在建设“两个稀土基地”过程中,以永磁电磁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了12个稀土永磁电机产业组,对接了1483家企业,依托内蒙古及包头市出台的关于支持“两个稀土基地”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量身定制合作方案近千份。
据了解,2024年包头市稀土产业累计签约项目54个、协议总投资271.2亿元,27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全国前10强磁材企业已有8户落户包头市,已形成工业电机、风电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微电机等多领域的发展格局,产业集群逐步成势。
对一座城市来说,开年召开的第一场会议,往往是这座城市全年工作的核心打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包头市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暨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要求全市上下要迅速从“过年模式”调整到“工作模式”,以一体推进“双招双引一优化”为重要抓手,一招不失地抓好一季度各项工作。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说,要以“三在两找”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解决在产企业、在建项目、在谈项目遇到的问题,理直气壮帮助企业找订单找资金,让“包你满意”“包你放心”更加有形有感。(张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