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学会司法公信建设学术研讨会拟于11月在京召开
据介绍,会议准备期间同步开展“司法公信建设与司法现代化”主题论文征集,会议将设立评奖委员会,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优秀论文评奖。
据北京信用学会10日消息,为充分认识中国司法公信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乃至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推进形成共识,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如何在信用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北京信用学会拟与有关方面于2024年11月在京召开司法公信建设学术研讨会。
据了解,会议以“司法公信建设与司法现代化”为主题,拟邀请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专家、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等和北京信用学会专家共同研讨。议题包括不限于司法公信建设与政务诚信和市场主体诚信建设的关系、司法公信建设与中国式司法现代化、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公信的构成要素、建设路径、中国传统司法体制中的司法公信建设经验、司法公信建设的域外经验、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的关系、案例库建设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审判机关/人员、检察机关/人员、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的信用体系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介绍,会议准备期间同步开展“司法公信建设与司法现代化”主题论文征集,会议将设立评奖委员会,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优秀论文评奖。论文篇幅不限,建议在1—2万字之间,需附300字左右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并注明作者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学历、联系方式等信息,注释格式参考《中国法学》。论文需在2024年10月15日前发至邮箱:bjcs.ac.office@vip.163.com。
附:
司法公信建设与司法现代化
——司法公信建设学术研讨会预告与征文通知
一、会议背景
在数字文明的新时代,信用机制已逐步从原来的道德机制中脱离出来,成为与道德、法律相并列的新的社会调节机制。在“德法信”共治的新时期,信用机制将在这三种机制中起主导作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刚要(2014—2020)》对包括司法公信在内的四个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在中国大力推进的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公权力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应置于优先的地位。公权力主体包括政务和司法两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司法公信在社会秩序的维护过程中起着更为基础的保障作用。为了充分认识中国司法公信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乃至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在如何推进司法公信建设方面尽快形成共识,同时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在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信用学会拟与有关方面在2024年11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共同召开司法公信建设学术研讨会。
二、会议主题:
司法公信建设与司法现代化
三、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司法公信建设与政务诚信、市场主体诚信建设的关系
2.司法公信建设与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3.司法体制改革与司法公信建设
4.司法公信的构成要素
5.司法公信的建设路径
6.中国传统司法体制中的司法公信建设经验
7.司法公信建设的域外经验
8.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的关系
9.案例库建设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10.审判机关/人员、检察机关/人员、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的信用体系建设(含信用评价制度、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信用奖惩制度、信用修复提升制度等)
11.法律职业共同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会议地点:
北京市(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五、参加人员
1.各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专家;
2.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
3.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
4.北京信用学会专家。
六、论文征稿
1.欢迎全国范围的相关专家、北京信用学会的各位专家等围绕会议主题撰写论文。
2.论文请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并注明作者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学历、联系方式等信息。
3.注释格式请参考《中国法学》。
4.论文篇幅不限,最好控制在1万—2万字之间。
5.论文请在2024年10月15日前发至邮箱:bjcs.ac.office@vip.163.com
七、优秀论文评奖
本次会议将设立评奖委员会,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优秀论文评奖。
八、会务组联系方式
若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请联系本次会务工作人员。
联系人:王璐 18611704717 (微信同号)
北京信用学会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