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市:五度并举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近年来,广西平果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着眼建设信仰之城、幸福之城、善治之城、魅力之城、首善之城、共享之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2025年5月,平果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近年来,广西平果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着眼建设信仰之城、幸福之城、善治之城、魅力之城、首善之城、共享之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2025年5月,平果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提升政治高度,建设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之城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活动,由退休党员、党校教师、志愿服务典型、文艺骨干等组成百余名基层“百姓名嘴”,常态化行走在学校、社区、企业、乡村,采用“理论宣讲”“知识问答”“百姓大舞台”等形式,每年度开展基层宣讲上万场次,在全市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三年来,平果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线上线下活动3100多场次,参加80多万人次。同时,利用壮族三月三、平果朋友节等活动开展思想文化教育1500余场次,参加90多万人次,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坚定信仰。
彰显城市温度,建设生活品质提升的幸福之城
紧紧围绕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行动,构建全周期一体化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医养结合体制改革,实现17家老年友善医院全域覆盖,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3.97%。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有大中专院校5所,在校师生5万多人,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连续多年位居百色市各县(市、区)前列,成功入选全国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8.78亿元,成功打造朝阳夜市经济示范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切实保障群众稳就业、增收入。建成中医医院,与右江医学院合作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目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16%,保障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医。建成吉祥小镇、如意小镇两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扎实推进嘉和馨城等棚户区项目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平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中央政法委复核,投入资金1.6亿元,推动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综治信息系统“四网合一”,市域治安防控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平果市连续17年获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市)。
拓展工作深度,建设治理效能明显的善治之城
及时调整充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网格化”“六联六包”(联社区、联小区、联路口、联路段、联场所、联村镇,包宣传、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设施、包点位)为抓手,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等热点难点问题,召开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进行研究部署解决,结合“创文明城,暖人民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等主题活动,找准重点推动创建,实现群众呼声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畅通直连,探索出“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的城市治理新格局。近年来,投入4000万元高质量改造提升马头市场、城龙市场,新建1个活禽定点交易市场;改善主次干道13条,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6个、背街小巷67条,其中3条小巷获评“广西城市精品小巷”;划设停车泊位11963个,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574套、电动摩托车充电桩7870套。围绕“500米见园,300米见绿”和“一山一公园”总目标,建成平果文化公园、阳明文化园、江滨公园等10大主题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人。深入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系列行动,太平—耶圩—海城等一批路面提升改造完成并通车;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村屯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
延伸覆盖广度,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魅力之城
坚持“文化+文明”,从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不断汲取营养,以“文化风”带动“文明风”,浸润群众心灵。注重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工具、LED显示屏、新媒体等平台常态化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新风”“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等公益广告,开设城市文明建设专题专栏,积极引导市民增强对文明城市的认同感。深化主题宣传,围绕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制作发放遮阳伞、手提袋、毛巾、纸巾等3万多个文创礼品。拓展文明实践,每年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场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社会共识。
提升城市美誉度,建设高水平文明的首善之城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推选,累计推选出县级以上道德模范75名、最美志愿者200多名、“身边好人”8名、“星级文明户”2000多户,全市崇尚模范、争做先进的风气日益浓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选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61个,文明单位74个,文明校园20个,文明家庭64户。其中,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打造1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延伸建立1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所、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姓心里,让向上向善的“风潮”成为遍布平果的“热潮”。(崔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