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报 > 正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陕西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新华财经|2022年11月18日
阅读量:

作为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全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新成就。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8日电(分析师郭桢)作为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全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历史性新成就。

一、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

陕西耕地面积为5974.3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515.78万亩。全省乡村人口1475.9万,占常住人口37.3%。长期以来,农户分散、经营主体实力弱、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陕西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此,陕西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促进区域设施农业延展。围绕关中小麦、玉米优势区,陕北渭北旱作玉米、马铃薯、大豆、小杂粮优势区和陕南稻油优势区等重点生产区域,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装备水平。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粮食规模化示范工程,建成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现代粮食生产大园区、大基地。

陕西省农垦集团公司现有土地面积18.04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6.96万亩,下属企业华阴农场、沙苑农场、朝邑农场、大荔农场、冯原牧场、渭南垦区管理处等。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各类果蔬、农作物良种、乳品、鸵鸟制品等,同时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产品和农资贸易等业务。集团规模化“吨良田”粮食生产成果丰硕,稳住了陕西农垦的经济大盘。位于关中平原粮食主产区的富平县,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发挥种粮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县镇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培育粮食种植大户643个,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流转了803亩土地的满绪家庭农场,建了2000平方米的晾晒场、800平方米的库房,有大型植保机械6台套、农业植保无人机等农机。从2009年经营至今,王满绪摸索出的发展路子是,一边科学集约化管理降低投入、保证品质,一边推动粮食产业市场化、商品化,农场种植750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总收入达到了132万元。按规划富平县还将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辐射带动全县50万亩粮食优质高效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技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陕西省宜君县联合各乡镇形成工作合力,分解秋粮种植任务到乡镇,积极推广以陕单650、益农2020等四个玉米新品种,中黄13、陕豆125等四个大豆品种为主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以陕西大唐种业为龙头的农业生产企业为引导,采取流转全托管模式规模化种植玉米,带动周边村民逐步向农业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解决地“由谁种”“怎么种”的问题。按照要求和时间节点,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中药材等种植进行补贴,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组建5支服务小分队进村进地对玉米、油菜、大豆、药材、果树、蔬菜大棚等开展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指导,提升农户种植管理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二、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新理念,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陕西农业逐步突破传统农耕的枷锁,开启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用全产业链思维统领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方式从“传统种养”向“链式融合”转变,管理服务从“唱独角戏”向“搞大合唱”转变,促进全要素集聚、全产业融合。陕西加快创建示范县区,为全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探路径。积极总结推广适合产业实际的先进模式,着力打造一批标杆样板。育强“链主”企业,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雁阵”集群,鼓励和支持“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优势互补、雁阵集群良好格局。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精准谋划项目,做到项目库常态化更新、动态化管理、高效化运行。推动更多有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高质量农业项目落地生根。有效发挥财政引导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吸引金融机构进入,为产业链注入资金活力。切实强化科技支撑效能,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集成技术在强链延链中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2021年,全省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13个、特色产业小镇24个;突出打造9大产业链条,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由单一循环向三产融合系统性升级。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3.4亿元,年均增长7.3%;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32.2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7.0%。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优化,不仅满足了市场供应,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2021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4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

三、特色农业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

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将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省各地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抗风险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省政府强化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引导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积极参与,增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内生动力。各级农业农村、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加强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支持、指导,确保能进能出,形成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工作合力,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陕西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苹果连片种植区,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陕西;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全世界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陕西;全国最大的奶山羊生产基地,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和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陕西建成黄土高原千万亩苹果集中优势产业带,产量超过千万吨,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猕猴桃建成世界最大的秦岭北麓集中产区,面积100万亩,总产129.4万吨,面积和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茶叶、花椒、中药材、板栗、核桃等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茶叶产量9.3万吨,较2012年增长165.7%,茶叶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八和第十,产值位居全国第七。2021年畜牧业总产值921.6亿元,比2012年增加303.1亿元,增长49.0%。2021年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240万只,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西安市阎良区阎良甜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15个地区为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下一步,陕西将加快培育乳制品、生猪、苹果、蔬菜、茶叶等5条千亿级产业链和肉牛肉羊、家禽、猕猴桃、食用菌等4条300亿元至500亿元级产业链。围绕重点产业链,陕西压实“链长制”责任,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打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示范县。

陕西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pdf



编辑:杜少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