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智慧“水管家”模式表明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关键在于转变思维
目前我国水环境整体改善,但仍存在雨水/污水管网基础设施薄弱、涉水部门职能交叉、地方污水治理投入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六安、岳阳、宜昌、仙桃、九江、芜湖、苏州等地智慧“水管家”模式的经验表明,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关键在于转变思维。
新华财经北京6月3日电 中经智库6月2日发布智库报告《从“水管家”看城镇污水治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年来,六安、岳阳、宜昌、仙桃、九江、芜湖、苏州等地试点智慧“水管家”模式,运用智慧水务调度系统,缓解了过去管网基础设施薄弱和涉水部门职能交叉问题,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据报告介绍,安徽六安市于2019年8月与三峡集团下属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环保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引入智慧“水管家”模式,政企合作由投资建设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转向城市供排水等方面的运营管理。除六安市外,长江环保集团还与20余个长江沿岸市区县签订“水管家”合作协议,在岳阳、宜昌、仙桃、九江、芜湖、苏州等地注册“水管家”公司,目标是“一个城市、一张蓝图、一个机制、一个管家”,从源头修复生态和保护环境。
报告指出,城市黑臭水体既是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关乎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水环境整体改善,但仍存在雨水/污水管网基础设施薄弱、涉水部门职能交叉、地方污水治理投入财政压力大等问题。
结合智慧“水管家”模式的经验,报告认为,强化城镇污水治理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一是要树立系统观念,将城市水循环视为整体进行系统治理;二是要强化数字思维,推动治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三是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思维,加强地方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不过度增加财政负担为前提,构建可持续的城镇污水治理长效机制。
该报告登载于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智库读中国专刊第56期。
监制: 田春
执笔: 米敬雯
编辑: 徐珊珊
一 读: 刘苏毅
视觉: 刘冰
审签: 金雷、张长安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5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订阅电话:010-63073993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编辑:徐珊珊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