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 着力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

新华财经|2024年05月23日
阅读量:

隋强表示,北交所将积极研究引入新质生产力企业等优质投资标的的有效路径,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培育耐心资本,推出ETF产品,持续推动做市商扩容。

新华财经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刘玉龙)北京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隋强23日在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北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16条”和北交所“深改19条”各项举措的落地见效,推动北交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隋强介绍了三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优化基础制度,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将围绕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创新型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着力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力。将积极研究引入新质生产力企业等优质投资标的的有效路径,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培育耐心资本,推出ETF产品,持续推动做市商扩容。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中介机构展业收益成本不匹配、投研机构研究供给不足、投资机构参与不够等制约市场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核心问题,持续改进市场生态,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合力。将继续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同,推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的全面对接,精准对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上市需求,引导各方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促进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进一步相融合,构建一套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完善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体系。

据隋强介绍,目前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4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战略新兴和新型制造业企业占比7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119家,占比近半。目前北交所的合格投资者数量近700万户,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均已入市,累计有900多只公募基金参与北交所市场投资。去年10月份以来,北交所市场日均成交85.4亿元,较改革前增加了7倍;日均换手率4.4%,较改革前增加了3.5%,目前常态化维持在2%左右。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家
文章:556 人气:558
作家介绍
手机扫码访问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