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高端访谈】夯实机器人领域投资图谱 做好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期“陪伴者”—访首钢基金叶芊

新华财经|2025年02月10日
阅读量:

叶芊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泛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与首钢基金体系过往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布局高度契合,首钢基金将关联行业进行布局,持续打深打穿打透,注重企业赋能和产业落地,追求“财务回报+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新华财经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闫鹏)过去一年,作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首钢基金旗下成员企业首程资本积极布局,投资项目广泛覆盖具身智能、脑机接口、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eVTOL等多个细分领域,成功汇聚了一批竞争力强、核心技术优势显著的优质企业。

首钢基金董事总经理、首程资本总裁叶芊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泛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与首钢基金体系过往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布局高度契合,首钢基金将关联行业进行布局,持续打深打穿打透,注重企业赋能和产业落地,追求“财务回报+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夯实机器人领域投资图谱 构建广义机器人投资生态

记者:机器人产业涵盖众多前沿细分领域,科技属性强但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首钢基金团队是如何筛选出优质项目的?

叶芊:我们长期密切跟踪关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动态,很早就专门成立了机器人投资小组,按照赛道级的策略,系统、深入地跟踪工业、协作、移动、医疗、服务、特种等细分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早期的行业机会主要在SLAM技术推动下的移动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我们在2016年便对猎户星空(OrionStar)进行了投资布局。2022年,随着AI领域大模型的涌现,我们意识到这必将给相关行业,尤其是智能硬件行业带来深刻变革。我们坚信机器人3.0(通用泛化智能机器人)将对未来社会产生长期且巨大的改变,其技术和需求的确定性大幅提升,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于是,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开展投资研究和项目推进工作,并于2023年承接了北京市百亿机器人产业基金的管理工作。

机器人投资策略方面,我们围绕布局机器人“1+4+N”产品体系、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创新应用这一主线展开投资。在具身/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投资具备整机集成交付能力、拥有通用大模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系统以及具备规模化平台化应用能力的企业,并积极对接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奇绩创坛等创新平台,全力做好优秀成果的转化孵化投资工作。

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围绕“机器人+”的重点应用场景,投资具有全栈解决方案和整方案集成交付能力的企业;在产业链配套领域,投资掌握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以促进产业链配套企业之间的产品协同创新和快速成型能力。

在投资阶段上,覆盖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多个阶段,在投资工具上除了一级市场投资,还覆盖一级半市场定增和并购等。

“长期陪伴,深度赋能”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在投资实践过程中,您最为看重科创企业的哪些素质?在投后赋能方面,能够为被投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助力?

叶芊:创始团队始终是企业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除了团队足够优秀外,企业所处的赛道空间需要具备长期良好的成长性、竞争格局能够经得住推演,这都是我们投资项目的关键决定因素。回顾我们过往成功的投资案例,创始人无一例外都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核心团队的能力、资源足够覆盖赛道的关键成功因素,这在首钢基金过往的投资案例理想汽车、地平线等优质企业中也都得以印证。

“低频、大额、长周期”是首钢基金的投资原则,“长期陪伴,深度赋能”是首钢基金一直坚持的投后理念。一方面,凭借资金体量较大、投资期限较长的优势,我们会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研判,择机持续追投;另一方面,在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方面,我们会倾尽全力将各类资源给与被投企业。

关于对被投企业的助力方面,就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来说,首先是行业资源助力,从产业资源对接以及融资对接等方面,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以及全产业链的资源助力。其次是生态资源助力,积极参与北京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相关工作,与产业界、学术界共建社群,挖掘与被投企业“强强联合”的业务机会,积极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停车、医疗、工业生产、空间运营等平台,为产品争取首试、首用机会,促进“机器人+”场景应用快速落地。第三是产业生态助力,依托首程资本旗下参加CANPLUS“教育+资本+产业”三位一体的强大赋能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社群平台,探索资本与企业的双向赋能与链接。

打造“募投管退”全链条能力 实现产业与金融良性促进

记者:近些年,股权投资市场参与者众多。相比之下,首钢基金的发展模式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叶芊:首钢基金将自身定位为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一流产业基金及资产管理机构。自2011年发展至今,我们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在市场化运作原则的基础上,管理各级政府出资比较多的投资机构之一。我们历经了投资1.0模式(成立早期专注于PEVC风险投资业务)、2.0模式(FOF+直投)、3.0模式(基金+基地+产业)的持续发展与迭代升级。目前,整体管理规模已超1500亿,除了股权投资业务平台首程资本外,还逐步打造了首程基石、首程融石、首颐医疗和创业公社等多个产业和资产管理平台公司。

首程资本作为首钢基金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板块,通过专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深耕行业,坚定投资理念,在“募、投、管、退”四个方面打造全链条竞争力。

在募资端,依托于首程控股的产业资源优势,汇聚了大量具有产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同时,资金来源多样,包括自有资金、国家级和地市级引导基金、产业企业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资金等。

在投资端,首程资本股权投资类基金累计管理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在管产业基金17只,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含机器人)等产业领域,下辖首元新能、京西创业等多个管理人平台。

在管理端,管理团队投资风格稳健,有管理多支基金的成熟经验,注重企业赋能和产业落地,追求“财务回报+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以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促进。

在退出端,退出策略经过时间验证,部分基金DPI显著高于市场基金水平,投资IRR位居同类投资机构前列,实现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并举。

记者:在未来投资方向上,首钢基金将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叶芊:首钢基金的投资横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及科技创新领域,旨在跳出单一行业周期的影响,从更宏观的视角把握投资机会。在未来投资方向上,将重点关注以下行业:

其一,新能源汽车。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成功进入全球龙头企业供应链或者构建通用技术平台的、聚焦电动化及智能化方向的企业进行布局。

其二,新材料。抓住“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装备”的高技术材料和装备升级机遇,重点关注先进金属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其三,智能制造。把握“技术+消费双驱动”“国产替代”“智能化需求推动产品升级”等趋势,重点在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3C产业和专用设备四个领域进行企业布局。

其四,科技创新。围绕布局机器人本体、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创新应用的主线开展投资。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