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普及金融知识,兴业信托启动“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兴业信托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通过“以案说险”等丰富多元的宣传形式,助力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
投资者教育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近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兴业信托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通过“以案说险”等丰富多元的宣传形式,助力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
线上线下联动,提高金融教育覆盖面
据介绍,本次兴业信托“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自9月1日启动,为期一个月,活动对内面向从业人员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对外面向公众普及防非反诈常识和理性投资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宣传月期间,兴业信托将围绕监管部门相关指导精神,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升金融教育的针对性、覆盖面和影响力,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针对线上渠道,兴业信托将通过官方微信、网站、短信、主流新闻媒体等渠道推送风险提示、“以案说险”、信托基础知识等丰富的金融知识;此外,通过“金融知识普及云基地”等投教平台,以主题海报、宣传画册、互动问题游戏、动态故事、动画、知识课堂等公众通俗易懂的形式,积极传播信托文化,提升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
在线下渠道,兴业信托将面向金融消费者及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及入户宣传,通过金融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进校园活动以及中秋节日活动等,让教育宣传和服务走入千家万户。
引入案例式教学,贴近公众现实需求
“稳赚不赔”的投资平台是否可信?网购遇到大额优惠但卖家迟迟不发货怎么办?素未谋面的网恋对象遇到困难能否借钱?……在今年的宣传月活动中,兴业信托创新引入“以案说险”的案例式教学方法,聚焦公众在投资、网购、网络交友等场景中可能遇到的诈骗“套路”,帮助受众提高对各类电信诈骗的防范、鉴别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常见的网络投资骗局为例,兴业信托提醒广大投资者牢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任何超出常理的高收益承诺保持高度警惕。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高收益的诱惑,诱骗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虚假的投资平台。这些平台往往没有真实的投资项目和风控体系,而是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形成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就会崩溃,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普及,多地都出现了通过AI技术伪装成“熟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例,尤其是对智能手机不甚了解的“一老一小”群体尤为容易受骗。对此,兴业信托提醒“眼见并非为实”,AI变脸换声技术使得受害人难以辨别真伪,不法分子正利用了这一特点,实施精准诈骗。公众在接到对方转款要求的电话、视频或语音后,应多途径核实确认,并谨记不要把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以及身份证号告知陌生人或者输入至不明链接中,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持续开展科普工作,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据悉,针对公司内部,兴业信托将全面加强金融从业人员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从业人员树立诚信理念,规范营销行为,从源头上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同时,兴业信托将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诚信文化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经营全流程,成为从业人员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取向。公司还将全面加强信托专业能力建设,将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根本准则,真正当好守正、忠实、专业、值得信赖的受托人。
兴业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特别是培育良好的以“服务、民生、责任、底线、品质”为主要内涵的信托文化,对于公司坚定转型发展信心、回归信托本源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后续,兴业信托将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一方面发挥信托业务优势,通过慈善信托、服务信托在助力乡村振兴、社区公益、家族传承和风险隔离等方面解决人民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坚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结合自身需求,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作出财务规划和金融决策,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邓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