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正文

鄂尔多斯巧用“三招” 奏响乡村全面振兴交响曲

新华财经|2025年01月10日
阅读量:

鄂尔多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惠农惠牧政策体系,在实践探索中巧用“三招”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交响曲。

新华财经北京1月10日电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指引。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出台了《鄂尔多斯市阿尔巴斯绒山羊保护条例》《鄂尔多斯市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研究制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若干措施,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这些有力举措,鄂尔多斯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完善惠农惠牧政策体系,在实践探索中巧用“三招”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交响曲。

第一招:特色农业筑牢乡村产业根基

鄂尔多斯市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项目。这些农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上广受欢迎,还远销外地,为鄂尔多斯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同时,特色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石。

畅达交通“花”路开,产销双赢香满村。东胜区罕台镇永胜村靠近鄂尔多斯市中心,位于东康西线和109国道交汇处。自2000年起,拥有肥沃土地资源和便利交通位置的永胜村,开启了花卉种植的探索。2023年,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花卉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基础设施投入来自镇村两级资金,运营方面引进了三家有影响力的花卉种植企业,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村党总支书记刘大鹏告诉记者。此外,该村2024年5月投入230万元建成12亩花卉及草莓等经济果蔬温室大棚试验基地,推动设施经济作物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不断前进。

智慧栽培引客来,文旅携手乐开怀。位于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生成永村的广汇·绿沃川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是集设施农业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研学体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田园综合体,该园区总投资1.96亿元,园区内的“空中草莓园”引进了日本香野、韩国清香、国内粉玉、越秀等优良草莓品种,更引人注目的是,园区设施采用先进的悬挂式培床和数字化控制,通过升降草莓栽培床进行复合密植种植,温控系统精准调节温湿度,确保草莓品质优良,硕大饱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推动了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城郊优势绽活力,生态养殖富路宽。现代化蛋鸡养殖是一种融合了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创新理念,旨在实现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的鸡蛋生产的养殖模式。近年来,鄂尔多斯蛋鸡养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其中,东胜区铜川镇添尔漫梁村的蛋鸡养殖项目就是一个典范。该项目立足城郊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按照“党建引领、村社联动、企地合作”的思路,以“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运营,发展蛋鸡标准化养殖。截至目前,项目引进自动上料及流水线设备3套,同时建设有机肥加工工厂,实现了自动化、生态化养殖。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存栏蛋鸡62400羽,日产蛋能力6000斤左右,村集体收入每年预计增加90万元,不仅为当地市场供应了新鲜、放心的鸡蛋,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第二招:以工带农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为了高质量完成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任务,鄂尔多斯走出了一条“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的创新发展之路。2024年,蒙泰集团、乌兰集团通过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建立了标准化养殖基地、现代化牧场,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黑驴产业“跃”起来,工农联动惠“千乡”。蒙泰集团作为伊金霍洛旗的龙头企业,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成立农牧产业公司,通过“以工带农、以工扶农、以工富农、以工补农”的新模式,推动农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特色养殖方式的重视,黑驴养殖逐渐受到关注。蒙泰集团重点发展黑驴养殖,与东阿阿胶合作德州乌驴项目,集团出台了涵盖优质母驴的销售、贷款援助、保险服务、技术养殖指导以及最低收购保障等系列政策,有效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与此同时,公司还配套建设了包括活畜屠宰分割加工、绿色粮油加工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致力于打造高端品牌,提升了农畜产品的附加值。据了解,该项目辐射带动周边60户农牧民养殖黑驴3000余头,户均年增收1.5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80余万元,为工农联动惠“千乡”摸索出“以工带农、以工扶农、以工富农、以工补农”的新模式。

科技引擎强驱动,产业腾飞展宏图。现代牧场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达到精准饲养和管理,形成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位于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的乌兰现代农牧科创园项目,由乌兰集团投资20多亿元建设,是推动鄂尔多斯种业振兴、奶业振兴、农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园区由农牧生态循环产业园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两部分组成,涵盖种、养、加、有机肥四个板块。集团负责人表示:“牛种全部引进澳大利亚优质肉牛和奶牛,现有纯血和牛、安格斯牛等6400头,未来,集团将启动优质肉牛种业的研发工作,通过创制国内高端肉牛系列,打造乌兰集团优质特色肉牛品牌项目。”

第三招:文旅融合拓展乡村振兴空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鄂尔多斯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特色农旅等资源,开发生态教育、生态观光等项目,拓展了乡村振兴空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生态教育绽新绿,农民增收笑开颜。生态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们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能力的新兴教育方式。东胜区罕台镇灶火壕村元禾生态研学教育基地作为推动“微度假”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与东胜区和康巴什区的青少年发展中心合作,为研学活动提供多个研学项目。在硬件设施建设与资源引入方面,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引进了如五彩金莲木、橄榄树等热带植物和药材,打造出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利用工业废料集装箱木格子防止病虫害,以及将植物养护和病虫害处理等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普及,增强学生的绿色观念。”如今,元禾生态农场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5万元分红收入,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新渠道,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稻渔欢歌谱新篇,文旅融合促发展。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位于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以生态稻和有机稻种植为基础,结合立体活水养殖和观光旅游,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园区充分利用黄河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采用环沟与漫灌相结合的创新灌溉技术,有效降低了土壤盐碱化程度,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还积极践行生态种植和养殖理念,实施立体活水养殖技术,养殖品种涵盖鱼类、蟹类、虾类等多种水产品,构建了独特的农业旅游景观。2024年,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预计游览人数将达1.3万余人次,实现农旅综合收入150万元,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实现了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蓬勃发展。(赵家熹、王智敏)

 

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