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报 > 正文

智库报告:宜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

新华财经|2023年11月03日
阅读量:

有关专家表示,应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从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同时根据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特色应用场景等,因地制宜优化未来产业的空间布局。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日电  中经智库今日发布智库报告《统筹谋划我国未来产业时空布局》(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产业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打造新增长引擎的关键领域,但还存在分散发力、缺乏统筹等问题,应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4个重点方向开展揭榜挂帅,以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通知》的发布无疑为我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为什么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更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发展未来产业不仅有望培育形成一批千亿级甚至万亿级新支柱产业与产业集群,还可通过广泛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各地结合科技与产业基础,正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势头可喜、潜力巨大、远景可期,但不容忽视的是,各地对发展未来产业的态度“保守”与“激进”共存,存在分散发力、缺乏统筹等问题。

报告认为,未来产业的时空布局应根据动态调整、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根据技术成熟度、市场发育度变化,坚持“走一步、看三步”,从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又要结合各地科教资源、产业基础等差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找准细分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围绕未来技术产业化与重点领域未来化,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模式。

该报告登载于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新华数字经济观察专刊第8期。

新华数字经济观察第8期封面.jpg

监制:田春

执笔: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部战略规划处处长、研究员胡拥军

编辑:米敬雯

一读:戴琳琳

视觉:刘冰

审签:金雷、张长安


《经济分析报告》是新华社经济智库核心品牌,提供中央政策权威解读、宏观和行业经济分析、地方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全年约50期,以文本形式寄送。

订阅电话:010-63073993

电子邮箱:zhanlvezixun@xinhua.org


编辑:米敬雯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