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用 > 正文

以案说险:误信贷款黑中介,破财又被骗信息

浦发银行银川分行|2023年03月19日
阅读量:

一、案情简介

2022年6月,孙先生接到自称为P银行工作人员小张的电话,声称可为孙先生办理该银行的多款信贷产品,询问孙先生是否有贷款需求。孙先生正好因扩大经营规模,需要资金周转,同时因缺少抵押物且征信存在逾期记录等原因,到银行多次办理贷款均被拒绝。于是孙先生加了小张的微信,咨询办理贷款事宜。

小张向孙先生提供了印有照片的P银行工作证及工号等信息,表示他是P银行工作人员,有特殊手段可以帮助孙先生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影响,但需要收取2000元手续费。孙先生因迫切需要资金周转,遂按小张的指示通过微信向小张转账了2000元。小张又表示测算贷款额度需要孙先生公司提供营业执照、纳税数据及孙先生个人身份证件等信息,孙先生虽然考虑到了会泄露公司及个人信息的问题,但想到已经付了2000元,如果不提供信息的话先前支付的2000元就打水漂了,于是按照小张的要求提供了相关信息。小张收到信息后,立即表示已测得孙先生可贷款额度为500万元,可与孙先生签署借款合同,但因通过特殊手段消除了不良征信记录,要求孙先生对借款事宜保密。为了保险起见,孙先生要求和小张到银行网点签署《个人借款合同》。

第二天上午,孙先生按约定时间到达了P银行网点,拨打小张电话要求见面。但小张表示他临时有急事,正在离银行网点不远的写字楼内办事,要求孙先生到该写字楼签署合同。此时网点大堂经理询问孙先生办理什么业务,于是孙先生向大堂经理打听该银行是否有小张这个人员,却被告知P银行并无此人,孙先生很可能是遇到了非法中介诈骗,后续可能还会要求孙先生先交贷款保证金等手段继续诈骗。孙先生才如梦方醒,明白可能被骗了,再次要求小张到银行网点见面时,却发现已经被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小张拉黑了。

二、风险提示

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浦发银行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注意防范以下陷阱风险。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一是从正规机构获取融资服务。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二是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办理贷款时,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坚持诚信理念,向正规机构提供真实贷款申请资料,珍惜个人征信,理性借贷,及时还款。

三是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注:文中“风险提示”内容来自于“中国银保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